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

admin2022-08-02  33

问题 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选项

答案

解析 根据案例描述可知小明的父母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他们忽视了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具体原因如下:
儿童由一个生物实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适应周围环境的独立的社会成员,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当然只能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离开社会交往就谈不上儿童的社会化,也就谈不上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从来就是在同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发展的。
(1)和成人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儿童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处在与父母及其他成人的关怀、照顾之下,生活在与成人的交往活动之中。儿童与周围世界的实际联系总是以成人为中介实现的,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儿童逐渐形成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如使用工具的动作、言语活动等),逐渐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其中,交际工具——言语的掌握,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使儿童的心理机能发生重大质变:不仅能直接感知具体事物,形成感性认识,而且能间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不仅能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能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使心理活动具备有意性,形成真正的人的意识。
儿童的个性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不同时期,儿童和成人交往的作用不同。
①6个月前,交往的作用主要在提高生活紧张度,激活全部身心活动功能,促进视觉、听觉、动觉等各分析器活动的发展。
②6个月至2~3岁,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和成人一起进行。由成人带领着,从学会个别动作到学会最初的游戏和语言。
③2~3岁至5岁左右,在成人的引导下初步独立进行活动,迅速扩大认识范围,从认识物体发展到开始认识社会生活。
④5至7岁,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地位,如学生与老师的地位和关系,年长儿童与年幼儿童的地位、关系等等。
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对儿童心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亲子交往。即使在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不同,也会引起儿童个性特征上的差异。
(2)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成人常常有这样的经历:自己费了好大劲教孩子一件事,半天没教会,可是后来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或玩耍过程中却很快学会了。儿童同伴之间的交往有时竟有这样大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效能,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由于动作或观点不同发生争论,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导致认知结构的改变,促进了认知水平的提高。
②同伴交往可以增强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儿童通过同伴交往,可以逐渐地认识到他人的特点及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学会参与群体的共同活动,以及在共同活动中如何处理与其他同伴的关系;学会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如何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或放弃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儿童的社会技能迅速提高。
③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儿童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可以获得从成人那里得不到的心理的满足,尤其是当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同伴接纳、建立友谊并得到同伴的赞许时,儿童便获得了归属、亲密或自尊感。儿童在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的安全感、责任感,进一步促进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④同伴交往可以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儿童在和同龄伙伴从事共同活动时,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权威,承担责任,并按时完成任务。儿童正是在这种共同活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学习“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渐培养起团结、协作、善于与他人共事以及认真负责等良好个性品质。调查表明,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约有60%是来自同龄伙伴,只有40%来自成人。此外,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可以逐渐增强自我意识。比如,在玩滑梯和攀登架等活动中,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敢干或能干的事,自己也敢干、能干,这样,就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在和同伴进行的某些竞赛性的活动中,既培养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又使孩子学会了竞赛失利遭挫折时如何正确对待,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儿童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可知小明父母的做法是不对的,除了与成人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是非常必要的。同伴交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案例描述也可以看出小明停止与伙伴进行交往后,出现沉默、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因此,小明的父母应尽快恢复小明的同伴交往,以促进小明心理的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110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