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标准为

资格题库2022-08-02  41

问题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关于“磁生电”的部分内容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磁场的相关内容。任务:(1)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内容,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

选项

答案

解析 (1)磁生电的条件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2)教学设计如下: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目标?1.知道磁通量的概念、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解释电磁感应的相关现象。?2.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会相关计算,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处理相关的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学会归纳总结法。能与他人交流合作完成实验。?4.体会电磁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体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科幻故事。科学家带领科考队员乘飞机环地球自西向东考察时,遇到了能源不足的问题,科学家巧妙地利用长导线和一个金属球,借地球这个大磁场感应出了电能。【设计意图】通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欲望??2.新课讲授课件回忆:奥斯特实验(略)。教师适时引导并提出问题: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能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反过来又会如何?你有什么猜想?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用磁场能否获得电流?教师继续提问: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电能产生磁,磁也应该能产生电。如何利用磁生电?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磁生电。【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及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介绍法拉第最初的设想: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的通路,结果发现指针没有偏转,不能产生电流,换用强的磁铁或换用更灵敏的电流表,也没有电流。究竟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实验来试试吧!【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悬念。探究实验一:磁能生电的条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再根据设计的方案做实验,同时把操作方法、现象、得到的结论,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学生动手实验,对有困难的实验小组,教师可进行辅导,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实验记录: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作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作感应电流。【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对比,进行直观的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探究实验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讨论后,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然后交流实验结果。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导体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获得了电能,这电能是由什么转化而来的?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设计意图】在探究性的物理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师课件:电磁感应现象的小故事(略)。教师:我们今天研究了“磁生电”的方法,和当年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也可以这么认为:我们重走了伟人走过的路。这说明科学研究并非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会成功。【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渗透“学以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分析的能力,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3.课堂小结(略)?4.布置作业上网查阅发电机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设计意图】把物理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45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