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

admin2022-08-02  34

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材料二初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虽然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且印象不深。任务:(1)简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选项

答案

解析 (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教学设计如下:
电荷间相互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用摩擦起电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
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认识到电现象的有趣性,产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1.摩擦起电现象
【教师活动】
演示导入:用干燥的手用力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引导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
提出问题: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如果我们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完成以下小实验:
(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纸屑被吸引)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再靠近自来水、观察现象。(水流被吸引)
【师生总结】摩擦过的塑料刻度尺跟不摩擦的塑料刻度尺有了不同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作摩擦起电。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生活的小实验,使物理贴近生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师活动】
教师演示实验:有两根同样的玻璃棒、两根同样的橡胶棒。
(1)同时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它带电,将一根放在支座上,用另一根玻璃棒的带电端靠近这根玻璃棒的带电端,观察发生的现象;
(2)然后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
(3)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
【学生活动】
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从这些实验现象中能发现什么呢?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1)支座上的玻璃棒会远离靠近的玻璃棒;
(2)支座上的橡胶棒会远离靠近的橡胶棒;
(3)支座上的玻璃棒(橡胶棒)会被靠近的橡胶棒(玻璃棒)吸引。
【设计意图】
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地向学生证明两种电荷的存在,并验证了电荷间的相互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验中感悟物理规律。
【教师活动】
提问: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可以总结的规律。
【学生活动】
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片段式的规律。
【教师总结】
总结引入两种电荷,并总结两种电荷的规律。
人们发现带电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也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自然界中只有这样两种电荷。
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片段式的总结,教师给出系统的、条理清晰的物理规律,为学生建立电荷的知识体系,通过先让学生总结,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加深印象。
?四、板书总结
结论1: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
结论2: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42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