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张老师讲授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 一节的教学片段。 张老师: 刚才通过运

admin2022-08-02  44

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讲授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 一节的教学片段。张老师: 刚才通过运动的钢球撞击木块, 使木块运动了一段距离, 对木块做了功, 表明钢球具有能量, 这种能叫作动能。 下面我们学习另一种形式的能。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砝码、 木块、 沙盆以及小木桌。 先让木块从高处落下, 砸向沙盆里的小木桌, 会有什么现象?(同学们开始实验)张老师: 哪位同学说说现察到了什么?甲同学: 木桌的腿被砸进了沙里。张老师: 木块将桌腿砸进了沙里, 木块对木桌做了功, 说明木块具有一定的能量, 就把这种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 大家明白了吗?同学们: 明白了乙同学:(怯怯地说) 老师, 是不是没有做功就没有重力势能呢? 我们小组做实验时, 桌腿向上,木桌没有被砸进沙里。张老师: 没有做功的能力就没有重力势能, 你们的实验有问题。 下面我们来研究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大家看大屏幕(图 9) 按照图中的方式做实验(学生开始实验, 观察并讨论)张老师: 好, 我看大家都已经做完了, 请分享你们的体验。丙同学: 砝码重、 木块轻, 将砝码提起砸向木桌, 桌腿陷进沙子要深些。丁同学: 把砝码提得越高, 桌腿陷进沙子越深。甲同学: 把木块提得更高些, 也能比用砝码将桌腿砸得更深。张老师: 很好! 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甲同学: 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 与质量有关。张老师: 对, 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 与质量有关。 结合以上实验结果, 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被举的高度有关。 质量越大, 高度越高,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记住黑板上给出的结论, 下面我们学习弹性势能。问题:(1) 评述张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8 分)(2) 针对张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 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12 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些亮点及独特之处,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也有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处,具体评述如下。
优点:
在新课引入中,该教师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式,以动能概念引出对势能概念的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并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及时给予了评价。教师从学生的物理前概念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课堂最后,教师适时地进行了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
缺点:
①学生的实验环节,因缺乏教师监控,使实验流于形式。'在实验之前,教师没有对实验及其规范做出必要的解释和强调,使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把握出现偏差。实验过程中,教师没有巡视指导学生,给与学生必要的纠正和提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缺乏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种教学行为违反了教学评价的反馈性和激励性原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②教师的角色把握及学习氛围营造方面有所欠缺。在课堂中,该教师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与新课改中强调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要求相违背。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③课堂总结方面有待提高。在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必要的纠错。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
(2)教学方案:
学生演示: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教师提问:木块受到重力吗?重力对木块做功吗?怎样才能
使重力对木块做功?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被举高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重力有关,物理学中把它叫作重力势能。
教师让学生思考:木块和铅球都被举高,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1)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时如何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3)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
(4)设计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质量相同时,被举得越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的高度和质量有关,被举的高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38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