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某实习教师在“力的合成”一课上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上课了。首先请

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下面为某实习教师在“力的合成”一课上的教学片段。老师:同学们,上课了。首先请前排的三个同学上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前排的三位同学走到讲台前)老师:老师站在这里,请两位同学从我身后同时用力推老师。(两位同学从老师身后轻推老师,老师假装向前踉跄了一步,停了下来)老师:现在请剩下的这位同学从我身后用力推老师,注意,要用力推呦。(该同学从老师身后用力推了一下老师,老师又向前踉跄了一步,停了下来)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用力推老师,老师被推动了;现在一位同学用力也推动了老师。说明前两位同学和后面同学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后一位同学所用的力看成前两位同学用力之和,把两位同学推我的力叫作分力,后一位同学推我的力叫作合力。合力与分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老师开始板书)老师:下面大家拿出老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组做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之前请仔细看老师的PPT(图8)和教材。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老师:通过实验探究,现在知道了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下面我们看看如何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问题,大家拿出“导学案”,先看看习题3。(同学拿出“导学案”,认真读起了习题3)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习题。题目说的是:光滑斜面上有一木块,大家看黑板,和老师一起分析木块所受的分力和合力。(老师开始板书如图9)问题:(1)简述平行四边形定则。(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进行评述。(3)设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教学片段或思路。

选项

答案

解析 (1)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平行四边形定则。 (2)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有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①在新课导入时,教师采用“向前踉跄一步”的方式展现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的做法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向前踉跄一步”无法准确地表达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
②在授课过程中,有“灌输式”教学的痕迹。首先,实验前,没有启发引导学生如何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而是让学生“请仔细看老师的PPT(图8)和教材”;其次,实验结论不是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而是教师叙述“我们知道了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最后,巩固训练过程中没有师生互动,而是让学生“拿出‘导学案’,先看看习题3”。以上三点有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练习题目的设置及教师表述也存在错误。
其一.“光滑斜面”上的物体不可能在斜面上静止;其二,“和老师一起分析木板所受的分力和合力。”应改为“大家分析一下木块的受力,讨论下分力是哪个,合力是哪个”此外,教师板书不规范。力的示意图无法构成平行四边形,不利于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3)片段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受力分析一般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才不会漏掉力呢
生1:先分析重力,再分析接触力,如支持力、压力、摩擦力等。
师:生1的回答非常正确。那么,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时,是否存在简化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呢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大家注意观察下面的实验。
(老师准备了一桶水,现在请两名同学到上前共同提起这桶水)
师:他们对水桶施加了几个力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它吗怎样替代
生2:老师,他们对水桶施加了两个力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一个人来提水,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向上的力来等效替代这两个力了。
师:生2分析得非常正确,而且也非常严谨。我们发现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是……
(故意放慢语气,等待学生回答)
全体:相同的。
师:是的。那么我们就把这两个力称作这一个力的分力,而把这一个力称作这两个力的合力。
(老师同时板书分力和合力的概念)。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好不好
全体:好。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老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模拟同学提水,用钩码模拟水桶,并要求学生观察下面两个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演示实验1: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两根细绳以一定的夹角提起一个钩码,学生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记为a和b。(夹角度数可选30°、45°、60°等)
演示实验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竖直地提起实验1中所用的钩码,学生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记为C。
生:(读出弹簧测力计读数)
师: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作图,根据大家的读数,先画两个分力的方向与大小,并以这两个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形,最后画出对角线来。大家看一下对角线的力和合力相比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板书: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学生的读数)
生3:对角线的力的大小跟测量数据几乎完全吻合,方向基本一致。
师:没错。大家换个角度操作几次,并告诉我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证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来回指导)
生:证明了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师:非常正确。以后求多个力的合力,我们也可以画两分力来求合力。这是用作图法来求合力。当然也可以用公式法来求解,比如,对于成任意角度力的合成可以采用数学公式中的余弦定理来求解。接下来,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请看大屏幕:一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大家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并在图中画出木块所受重力的分力。
(为下一知识点“力的分解”做铺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37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