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上课了,上节

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片段。老师: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液体压强,这节课,我们学习大气压强。大家看PPT(图6)一起朗读。(学生朗读PPT展示的内容)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了吧有谁能说说(学生都低下了头,谁也没出声)老师:我们来看一个实验(老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盖在杯口后迅速翻转)。老师: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纸片被水吸住了;纸片跟杯口黏在一起了;纸片湿了……)老师:你们是怎么看书的纸片下方什么都没有了吗其实是大气压强将纸片托住了。请同学们举出在生活中其他利用大气压强的事例。学生甲:吸盘。吸管喝饮料,拔火罐。老师:还有吗学生乙:纸放在手上往前推,掉不下来。老师:同学们看PPT(图7),这是书上的实验,谁来解释一下(学生没有出声)老师:唉!铁皮罐是被罐外大气压压瘪的!知道吗学生:(齐声地说)知道了!老师:好!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大气压强,也知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好!剩下的时间大家再朗读几遍教材。学生丙:老师,我还是不太懂。老师:你先读几遍再说。问题:(1)简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对上述课堂实录中老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3)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解释为什么铁皮罐被压瘪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这些空气同样受重力的作用。同时空气又具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换句话说,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 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
(2)①教师角色的把握: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该教师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过分依赖教材,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
②教学内容的处理:该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朗读教材,这种过分依赖教材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新课改后,教师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具有科学性,在授课过程中也不注意物理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
③教学方式的选择:该教师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纯灌输式的学习,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该教师未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会知识与技能,没有学会学习方法。该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非常狭隘,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定义过于简单。
⑤教学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该教师不仅没有给出合理的解答,更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激励和引导。因此,该教师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动画,也就是课本上的实验,同时思考铁皮罐会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生:不盖盖子的时候不会发生变化,盖上盖子的铁皮罐可能会变瘪。
教师播放动画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师:要分析产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首先要分清两者有什么不同。谁能说一下两者有什么不同
生:铁皮罐口打开。罐内外空气是相通的;铁皮罐口用盖子盖紧,罐内外空气不相通。
师:非常好,罐内外空气相通,用冷水浇铁皮罐,罐内外气体压强相同,所受压力也相同,所以不会发生变化。要分析罐子会不会有变化,就要分析它的受力情况,分析罐内外压强的情况。谁能分析一下盖盖子时铁皮罐的情况
生:水烧开时,罐内有大量的水蒸气,空气被水蒸气排出铁皮罐。盖上盖子之后,罐内外空气不相通,罐内水蒸气受冷凝结。罐内压强降低。
师:对,此时外界压强没有变,大于罐内压强。这样罐子就会被外界大气压“挤”瘪。大家理解了吗
学生:理解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36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