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息的加工”是“信息加工与表达”这一章第一节“信息的加工”中的内容。其中信

免费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视频信息的加工”是“信息加工与表达”这一章第一节“信息的加工”中的内容。其中信息的加工主要从加工需求、文本、数据、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面,由浅入深地逐步学习,前课时是为后课时做准备和铺垫。比如“图片信息的加工”和“声音信息的加工”正是为本课时“视频信息的加工”的素材做准备,而“声音信息的加工”也为教学环节做铺垫,同时“视频信息的加工”也为日后的“信息集成”做铺垫。高一学生总体的性格活泼,又加上已经学习了“图片信息的加工”和“声音信息的加工”,对视频信息也有些粗略的认识。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视觉和听觉方面的信息处理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视频信息加工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3)说明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视频及视频信息的含义和特点,知道常见的视频文件的格式、播放软件和编辑软件,明确视频常见的获取途径,掌握简单的MTV的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教材提炼知识,完成学案中填空与选择题部分,参考制作MTV的微视频或学案中实操题的简要提示,制作一个能够突出主题的MTV。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观看“多彩校园活动”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观看他人的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2)教学重点:了解视频信息的获取途径;掌握MTV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制作出突出主题的MTV视频。
(3)①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设置目标,多留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②小组讨论法:所谓小组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互相讨论、辩论,对问题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个人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③创设情境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在情境中有机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体验、教学效果在情境中不断提升。④分层教学法: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着眼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把学生分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进行递进的教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28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