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日本”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免费题库2022-08-02  40

问题 阅读关于“日本”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认识国家”的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本”的部分内容。日本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日本的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也是著名的活火山。日本群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每3年就要发生1次。平原大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②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③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②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学会用比较法综合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通过学习日本的自然特征及其与经济的关系,培养地理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日本的经济发展方式,认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培养客观的科学态度。
(2)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富士山、樱花、和服相关图片,提问: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
学生:日本。
教师:看来大家都比较熟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这个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导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二、新课讲授
1.东亚岛国
自主探究一:地理位置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及日本地图):读图说一说日本地理位置的特征。
学生读图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①经纬度位置,30°N~46°N、130°E~150°E。②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首都为东京。
自主探究二:领土组成
学生读图总结: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岛以及数千个小岛组成。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
教师:日本海岸线曲折,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拼图小游戏:1分钟时间记住岛屿的轮廓,任选两名同学上台,规定在30秒时间内挑战拼图,超时或者拼错视为挑战失败,挑战成功者可以为本小组获得加分。
2.多山的地形
教师(出示日本地形图):观察日本地形图中的颜色,对照高度表看一看日本境内的海拔高度特征,据此分析日本地形的特征。并在图中找出奥羽山脉、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富土山。
学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学生在图中指出相应地形单元。
教师出示日本富士山相关图文资料。
学生观看、阅读相关资料。
教师(出示板块构造图):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呢?
学生: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地形,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受地形影响,河流短小急促,水力资源丰富。日本地形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多山的地形对其河流有重要影响,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日本的气候。
3.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教师(出示亚洲东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教师出示北京与东京气候资料比较表,让学生分析东京的气候特征。
学生:四季分明,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教师出示日本群岛某年樱花开花时空分布示意图。
问题:①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也被称为“樱花之国”,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②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探究讨论并给出答案:①自南向北樱花的开花日期越来越晚;②纬度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北京与东京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用实例来说明气候差异,便于学生理解。
4.高度发达的经济
教师:阅读教材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是如何崛起的?是怎样由一个资源小国变成一个经济大国的呢?
合作探究:日本的经济
教师出示日本群岛工业分布图。学生参考教材及图示探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日本进口的矿产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
②日本进口原料和燃料主要选择什么运输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③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④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哪里?说出这样分布的原因。
⑤日本的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哪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特点是什么?
学生派代表回答。教师指导,并及时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①铁矿石主要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加拿大;石油主要来自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煤主要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②因为日本是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日本利用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出口到世界各国。
③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主要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④日本工业大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有众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⑤美国、中国和欧洲各国。经济属于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
教师补充: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教师:日本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其农业生产有何特征?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不多,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以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主,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生产水平高,主要农产品有稻米、水果、蔬菜和茶叶等。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巩固提高
学生完成关于日本的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学生归纳并举例说明对一个国家进行分析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人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体系。通过作业布置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并为今后国家的学习做铺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04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