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免费题库2022-08-02  35

问题 阅读关于“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部分内容。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认识南方地区地形的复杂性,识记主要河湖。②阅读图文资料,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③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地区地形、气候资料等的阅读,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内容,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②增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积极情感;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③进一步增强课堂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我的祖国》,将学生带入歌中情境,然后提问歌词“风吹稻花香两岸”等描绘的是四大地区中哪个地区的景象,导入新课。设计理由:运用歌曲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歌曲《我的祖国》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产生学习我们伟大祖国相关知识的欲望。【新课讲授】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教师出示南方地区地形图,请学生读图找出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河湖。学生读图并回答。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请学生分析南方地区四大地形区的地理特征。学生分小组合作,分别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进行补充。设计理由:通过读图和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合作探究:教师出示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武汉市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探究问题如下。①南方地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②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年降水量是多少?③描述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④这里的植被类型是怎样的?土壤有什么特点?⑤南方地区为什么被称为“红土地”?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并进行评价总结。设计理由:小组合作探究,能够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南方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内部各地形区之间地理差异显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材料“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完成表格。学生(独立完成):读图并完成表格。教师:补充并进行评价。设计理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师及时的积极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教师:我国南方地区多样的环境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向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地区,古代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区的农业。探究活动:教师出示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和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图等,设置探究问题如下。①南方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哪类于湿地区?②本区耕地类型是什么?作物熟制是怎样的?③本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④本区有哪些农作物或农产品?是怎样分布的?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并补充。小游戏:为南方的油菜、棉花、甘蔗、茶叶等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柑橘、香蕉、荔枝、菠萝、芒果、椰子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在“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图上找“故乡”,看谁找的又快又准。教师进行点评。设计理由:小游戏的设置能够缓解学生的疲劳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习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寓教于乐。【小结与作业】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内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复杂多样的地形、湿热的气候和南方的农业生产情况。作业:按照导学预习下节课内容。设计理由: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并形成知识体系,增强记忆,学会总结与概括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做铺垫。课下预习,为下节学习做准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04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