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

题库2022-08-02  62

问题 阅读关于“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地势知识的教学标准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材料二以下是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部分内容。{图}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本课的教学要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和分界山脉及各阶梯的主要特征。能够通过资料,学会分析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形图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学会读图、用图。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养成合作、探究的精神;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地理观念。
(2)教学要点: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诗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
教师提问学生: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
学生会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自西向东流入海洋的。
教师引导: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西高东低。这样就自然导入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国的地势。
设计理由:利用诗词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我国的地势特征
教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
学生自己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师:我国地势包括哪三级阶梯?分界线是什么?各个阶梯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一步观察地图,进行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完善,并以表格形式加以归纳,然后让学生通过填绘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时巩固知识点。
{图}
设计理由:教师通过展示地形图让学生分析我国地势的特点并让学生自己填图、绘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2.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
教师:我国这样的地势特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期间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并展示相关的河流、交通、水能等资料。
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得出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或优势:水汽输送、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设计理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教师:假如我国地势是东高西低的,则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分析并畅所欲言,教师点评。
设计理由:学生通过反面思考,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学会从相反角度思考问题。
环节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作业:分析我国地势的不利影响。继续填绘我国地势、地形相关示意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04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