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常见的“合作学习”镜头。 镜头一:在“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课题中,教师宣

admin2022-08-02  39

问题 以下为常见的“合作学习”镜头。镜头一:在“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课题中,教师宣布:“前后桌同学4人一组,讨论一下亚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镜头二:在“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中,教师按教室8列座位,每2列合并,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即青藏地区组、南方地区组、西北地区组、北方地区组,要求每组讨论研究区域的范围与典型特征。镜头三: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题中,有3次小组合作讨论,酷爱地理的甲男孩承包了所有的学习任务,而其他同学则比较消极。甲男孩总是代表本组汇报成果,总能够为本组赢得满分。对此,其他小组成员非常不满,说:“为什么总是他回答?”镜头四:在一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的公开课上,全班50名同学,被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课桌拼合在一起。各小组激烈辩论的声浪此起彼伏,教师微笑着闲庭信步,静观学生的表演。问题:(1)分析在此环节中,小组讨论的优点和不足。(2)简述小组讨论法的教学流程,并说出小组讨论法的教学意义。

选项

答案

解析 (1)优点:对于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提高社交与表达能力。
不足:①设置的议题不具讨论性。镜头一中“亚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学生可直接在地图中找到,不需要经过讨论就可得到答案。②分组形式不利于学生交流。镜头二中将每2列合并为一小组,不方便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③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镜头三中甲男孩积极踊跃,承包了小组内的所有任务,而其他组员没有参与到其中,能力得不到锻炼,未体现出小组讨论的意义。④讨论过程中教师未及时引导学生。镜头四中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激烈辩论,但教师并没有给予引导而是闲庭信步地观看。
(2)教学流程:①提出议题;②组内讨论;③观点辨析;④师生评价;⑤归纳总结。
教学意义: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②利于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③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④增加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⑤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间的差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9001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