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赵老师关于“长江”的教学过程设计: (1)创

题库2022-08-02  44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赵老师关于“长江”的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播放《长江之歌》,激昂而悦耳的歌声、滚滚长江水的画面、壮丽的三峡等情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老师又非常自然地导入了新课。(2)选定课题,明确分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商讨,选定本组的课题,并确定每个组员的任务,分工合作。在此过程中,各组选择的课题分别是:长江的概况、人类活动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的黄金水道、三峡水利工程等。(3)自主学习,提取信息学生根据所在小组的研究课题及自已分工的任务,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并初步整理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小组汇总,展示成果各小组成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本组展出.组长可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用小组中每一成员的研究资料作为成果展出。也可以将小组成员的研究资料进行组合,拿出自已小组的研究报告。(5)师生互动。评选优秀成果在展示各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和评析。当然,在此过程中,不乏有许多不同意见甚至激烈的争论。在教师的指导和点评下,学生最后达成共识,评出最佳研究成果。问题:(1)分析材料中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2)请为本节课设计教学目标。(12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本节课在设计上充分分析了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设计意图。通过引用生活中形象直观的音乐。让学生较快地掌握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同时,极大地引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对身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学会了探究学习、作学习和分享学习。本节课在设计上能充分将最新的热点、时事作为情境资料,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加以拓宽.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人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过程与方法:结合教师讲解与图片资料,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认识;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和世界其他大河做比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87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