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南极地区”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

题库2022-08-02  44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南极地区”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图片,从图中判断南极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  【课件展示一南极地区动物景观图片,其中有一张PPT上“躺在绿地上的海豹”和“站在冰原上的企鹅”】 学生:老师,海豹的图片是动物园里拍的,冰雪覆盖的南极怎么会有绿地呢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是不是老师搞错了呢 有没有同学帮老师解释一下  学生:这张图片应该是在南极大陆外围靠近边缘的地方,有绿色的地衣和苔藓。说明这时是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有露出地表的湿地,说明有些冰雪融化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这是南极洲暖季时拍摄的照片,想一想这时是几月份  学生: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应该是南极地区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左右。 教师:对。当然,南极洲即使在暖季,气温还是很低的,平均气温大多在0℃以下,比我们上海的冬季还要冷。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南极地区还有哪些资源。 【课件展示一矿产资源宝库。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南极地区矿产分布图的图例和矿产分布。 此时,又有学生提出疑问】 学生:南极地区怎么还有这么多的煤  教师:问得好.大家讨论一下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绿色植物,单靠地衣和苔藓是不可能形成煤的。 学生:说明南极大陆过去某个阶段气候还是很温暖和湿润的。能生长高大的树木,形成茂密的森林。 学生:可能南极大陆过去在纬度很低的地方,后来因为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教师:总结(略)。 问题: (1)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王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8分) (2)举例说明王老师是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维的 (12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交互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方式、步骤、手段、技术及行为方式的总称。该教学片段中.王老师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谈话法。该方法启发性强、师生交流多、反馈及时。在整堂课中谈话法贯穿其中。~
②发现法。在解决南极地区矿产资源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利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探讨发现矿产资源丰富的原因。~
(2)王老师采用发现法,基于PPT展示的图片素材和预先设置的问题,通过一步步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研究进而获得结论。~
①创设问题情境,展示“躺在绿地上的海豹”和“站在冰原上的企鹅”图片,从而引出“冰雪覆盖的南极怎么会有绿地呢~”的问题;展示矿产资源的图片,引出南极洲为什么存在矿产资源的问题。~
②引导学生利用有关资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解决问题。通过第一组PPT的展示,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出南极洲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有海豹、企鹅等动物资源,还有地衣、苔藓等植物资源;通过矿产资源的展示,激起学生好奇心,为什么在南极洲这样的环境下却存在矿产资源~~
③交流表达、讨论。通过对南极洲矿产资源的探讨,可以得出“南极大陆过去某个阶段气候还是很温暖和湿润的,能生长高大的树木,形成茂密的森林;处在低纬位置,后来因为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这样的结论。~
④总结。教师进行总结,进一步梳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85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