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是“中国的民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段:

最全题库2022-08-02  36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是“中国的民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段: 【课前安排】 1.收集并观察1980年版人民币上的人物分属于哪个民族。 2.收集反映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3.调查我国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师:同学们,歌曲中唱到的五十六朵花,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课前我给同学们留了调查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调查的结果。(教师出示1980年版1角、2元、5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 学生:我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10元左侧是蒙古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5角左侧是苗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1角左侧是高山族,右侧是满族。 教师:好,刚才大家回答得非常好,可见大家课前的调查是非常认真的。下面,假如你是你所熟悉的那个少数民族的一员。你来给我们讲一下你们民族的情况。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藏族,根据我的调查,藏族人口459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联姻。从此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往来密切。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苗族的服饰…… 教师:大家了解的可真多,有很多知识是老师都不知道的,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探索的精神和习惯保持下去。下面我们播放一组歌曲,看谁能最先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播放事先串接在一起的歌曲:《草原牧歌》《乌苏里船歌》《珠穆朗玛》《达坂城的姑娘》《刘三姐》《五朵金花》等) 问题: (1)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该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特点。(9分) (2)举例说明该教师利用这些资源的形式及其所起的作用。(7分) (3)评述课前布置的第三个活动要求及其课堂实施情况。(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趣味性强。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1980年版人民币的头像、少数民族的歌曲等课程资源,都具有很强的趣昧性,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民币、歌曲等课程资源,都非常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③呈现载体多样活泼。资料的呈现不是单一的文字形式,有人民币、图文资料、歌曲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考、用嘴说,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对知识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2)①歌曲的利用:该教师在两处使用了歌曲资源。~
导人环节: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歌,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突出本堂课学习主题“中国的民族”,进行点题。~
巩固拓展环节:播放《珠穆朗玛》《刘三姐》《达坂城的姑娘》等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少数民族习俗的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对少数民族习俗进行拓展,扩展学生的视野。~
②少数民族的图文资料:~
开展一个活动“假如你是你所熟悉的那个少数民族的一员,你来给我们讲一下你们民族的情况”,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讲述出来,一方面可以让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的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3)①与第二个问题有点重复。两个问题都是关于“民族文化和习俗”的资料。~
②活动设置内容太泛,可操作性弱。“我国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我国有56个民族,活动设置太泛。~
③活动不具备可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去“调查”,但是没有提供相关的途径和方式,凭借学生的阅历开展“调查”的难度较大。~
在实施在过程中,该教师只是播放一些歌曲,让学生进行讲述部分少数民族,并没有完成“我国民族文化和习俗”这个目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84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