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中学两位老师关于“天气符号”的教学片段: (1)王老师的教学片段:

题库2022-08-02  44

问题 下面是某中学两位老师关于“天气符号”的教学片段: (1)王老师的教学片段: 教师:天气是多变的.所以我们时常要收看天气预报。为了方便大家收看天气预报.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天气特征。你们认识这些天气符号吗 先把书翻到第42页,一起来认识天气符号……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将下列一些天气的符号和所表示天气状况连接起来。看看谁最快、最准确。 学生争着举手完成天气符号连线题。 (2)陶老师的教学片段: 教师:你们看得懂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图吗  学生:天气预报上的天气符号有的看不懂。 教师出示“天气符号”投影片。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所欲言,这些特定的天气符号和特定的天气有何关联  学生:晴天嘛.太阳光芒四射。 学生:阴天,乌云密布看不见太阳。 学生:雪的符号真像雪花。 学生:三角形的东西砸在身上很疼,用来表示“冰雹”很形象。 学生:沙尘暴的“沙”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是“S”,而且沙尘暴是随风前进的,所以是“S”上加一个“→”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来记忆天气符号,说得非常好。下面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风向、风级表示的方法…… 问题:(1)初中阶段,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概述两位教师对“天气符号”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点。(8分) (2)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符合新课程理念 为什么 (8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初中阶段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兴趣记忆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注意力必然集中,学生也能生动活泼地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记忆。②读练记忆法。想要牢记某些地理事物,单听教师讲述不行,应该眼、耳、口、手一起活动,互相配合、共同参与记忆。③分散记忆法。一堂地理课上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地理事物,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全部记忆是有困难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散记忆,如先统计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地名,对其中必须记忆的、不一定要记的、应该先记的或者后记的都要心中有数,然后集中力量,逐一解决。这样既可减轻负担,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联想记忆法。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必须注意联系;同时,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因此知识之间要注意对比。联系与对比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和发展智力的过程。⑤特点记忆法。有些地理事物具有其特有的历史、宗教文化背景,还有位置、轮廓、自然、经济和交通等特点,如果能够注意这些特点。引起并激发兴趣,也能够起到帮助记忆的作用。⑥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属于发展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⑦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为了把机械记忆变成理解的记忆,可以串联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⑧无意记忆法。~
即给学生营造必学的环境,使他们不自觉地进行学习和记忆。此外,还有如成立绘图小组、出地理谜语,举行象征性的“环球大航行”游戏等,都可以加强对地理事物的记忆,但必须围绕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进行。~
两位老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
①导人不同。王老师是直接导人,陶老师是从生活实际设问导入。~
②学生学习获取知识方式不同。王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陶老师采用联想式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可以到达理解式学习。~
③检验方法不同。王老师在学生自学后直接让学生判断天气符号,陶老师肯定学生表现,从而进入下一个知识的学习。~
(2)陶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其设置问题具有引导性,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具体思维占主导的思维特点,问题由简到难,从学生日常生活人手,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联想式记忆达到理解记忆,能将课堂还给学生,也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最终达到了本节课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84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