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常见的“合作学习”镜头,分析总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练习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阅读以下常见的“合作学习”镜头,分析总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镜头一:“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课题中,教师宣布:“前后桌同学4人一组,讨论一下亚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 ” 镜头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中,教师按教室8列座位,每2列合并,将全班学生分 为4组,即青藏地区组、南方地区组、西北地区组,要求每组讨论研究区域的范围与典型特征。 镜头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题中,有3次小组合作讨论,酷爱地理的甲男孩承包了所有的学习任务,而其他同学则比较消极。甲男孩总是代表本组汇报成果,总能够为本组赢得满分。对此,其他小组成员非常不满,说:“为什么总是他回答 ” 镜头四:在一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的公开课上,全班50名同学,被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课桌拼合在一起。每小组激烈辩论的声浪此起彼伏,教师微笑着闲庭信步.静观学生的表演。

选项

答案

解析 以上四种现象都是形似而神非的“假合作”,实际上反映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类问题。
一是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伴而生,应该是在每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的研讨与探究,达到新知识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镜头一”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浅显易懂,亚洲周围大洲、大洋的名称只要读图即可说出,无需小组研讨解决问题,这样做反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二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当。“镜头二”中的班级有48人,座位是传统的“秧田式”排列。每个小组12人,从前往后分坐6排。如此分组,前后同学相距甚远,根本无法进行交流讨论。所以,讨论只是冠以“合作”的名义,实际上还是自主式思考。
三是合作学习中的地位不平等。由于个体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表现欲望等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学习能力与效率会出现分异现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个体不平衡的问题,例如,“镜头三”中的甲男孩就成为同伴中的“小权威”,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被忽视,甚至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这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是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管理粗放。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脱离教师的自由学习,同学问不是吵闹一团的盲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序互动。“镜头四”是合作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作用,可能会使学习内容偏离课堂目标,并且容易造成自由散漫的课堂风气,反而有悖于合作学习的人文追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81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