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新

admin2022-08-02  52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面的成就.了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等基本史实,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方针调整的原因以及新时期中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线索清晰,就是新中国在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讨论在各个不同时期外交方针调整的原因及其取得的成就,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以通过设计讨论题目的方式来突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上取得一系列的成就,显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学习,加深对和平精神的理解;通过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20世纪7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二战期间丘吉尔的名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总原则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进行调整.进而导入本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形势: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PI"交方针:“另起炉灶”“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4)出席万隆国际会议。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1.重返联合国
(1)问题的由来: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2)重返联合国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力量逐渐发展壮大;美国出于联合中国对抗苏联的战需要调整对华政策: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高。
(3)时间: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4)意义: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解冻:
(1)过程:“乒乓外交”一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一尼克松访华一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一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系。
(2)影响: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3.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着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和社团、人士的推动。
(2)过程: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1972年)一双方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73年)。
(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期的外交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的原因:
①国际形势:冷战结束后,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②国内形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国内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外交政策的调整
①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1984年邓小平提出,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不结盟。
②新时期外交方针之一是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2.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积极推行多边外交:即中国既与社会主义国家往来,也与资本主义国家往来,既与周边国家往来也与其他地区国家往来,既与发达国家往来也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往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中国自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2000年9月,原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并且倡议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3)推进新型区域作作
①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②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练习试题,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作答时教师予以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练试题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
四、课堂小结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逐渐明朗并加以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冷战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同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党和政府实时地调整外交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希望同学们明确我国外交基本政策及发展历程,以国际视野了解当今的世界.学好本领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和平交往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知识要点,加深记忆。巩固理解。
五、课后作业
教师请学生课后搜集身边还能看到的有关我国外交政策变化历程的各类材料,形成一篇300字左右的论文,有条件的话可以附照片等辅助材料。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51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