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部

题库2022-08-02  37

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部分内容要求如下: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过程。【材料二】某教师的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1.人屏住呼吸能坚持多久?(学生)不能超过两分钟。2.同学们认为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学生)呼吸系统。二、新课教学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什么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什么。(PPT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彩图)生: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教师通过PPT,介绍呼吸系统各个器官的特点:1.呼吸道——气体进出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3.描述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1.介绍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概念。2.演示实验(实验模型略)。3.自我感知,思考问题。同学们用手压住自己的前胸做一次深呼吸,仔细体会你自己是怎样呼吸的,并且胸腔如何变化。(学生)肋骨上升和下降。4.通过演示实验完成练习。总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容积扩大→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呼气。(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在教室中某一处喷洒花露水,同学们能闻到吗?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学生)因为香味在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证明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直到平衡为止。(老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2.动画展示气体在肺部的换气过程。(学生)氧气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3.动画展示气体在组织细胞中的换气过程。(学生)氧气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氧气从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中,然后由血液把二氧化碳运走。(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血液是怎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学生)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2.怎样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学生)动脉血含氧较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要求:(1)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并写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15分)(2)请写出该节课的重点、难点并说明该教师是如何突破难点的。(1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要求: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过程。因此总结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二是呼吸的全过程。而后者又包括“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知识点。另外,目前在我国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所以对学生渗透讲究呼吸卫生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情感教育非常必要。据此设计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①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②说出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③阐述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①通过尝试和观察,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认同讲究个人呼吸卫生的理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养成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②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③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①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②认识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教师为突破重难点所采取的措施:①该教师详细地介绍了呼吸系统中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从而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②该教师利用实验演示和通过学生自己做呼吸练习的方法,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肋骨、膈肌等的变化,从而认识呼吸的全过程和原理。③该教师通过花露水的香味以及动画分步展示气体在肺泡和组织细胞中的交换,使学生认识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46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