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师在准备“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这节课时,部分教学设计如下所示。先天性行为与

考试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某教师在准备“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这节课时,部分教学设计如下所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②阐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③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动物的行为方式。2.能力目标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略)二、教学重难点(略)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帮助学生习得“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而获得”这一概念。1.首先通过视频观看动物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使学生初步了解动物有哪些行为并引导学生从动物行为获得方式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2.其次观看蜜蜂采蜜、红雀喂食金鱼、小猎豹学习捕猎的视频,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特点及对动物生物的意义。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提炼两种行为在形成、意义、实例等方面的特点。3.最后视频播放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该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4.小结。要求:(1)根据教学设计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说明确立依据。(8分)(2)尝试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和特点,列举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并举例说明。(10分)(3)针对教学过程中“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方式”,写出具体的探究实验步骤。(12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教学难点:区分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探究实验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区分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是本节课的知识核心,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基础作用;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而初中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低,学生往往会忽视探究实验中应关注的原则而导致实验失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和特点,动物的行为主要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以及社群行为等。①取食行为,如蜜蜂采蜜,蜘蛛织网等。②领域行为,如狗走路撒尿和狐狸散发难闻的气味等。③攻击行为,如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相互攻击和争斗。④防御行为,如黄蜂的条纹体色警告捕食者、甲虫利用假死逃遁、臭鼬被追逼时不断放出臭液等。⑤繁殖行为,如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后代的抚育等。⑥节律行为,如公鸡报晓(日节律)、灵长类雌性动物的月经周期(月节律)、动物的迁徙、鸟类换羽(年节律)等。⑦社群行为,如蜜蜂用舞蹈动作向同伴传递关于花蜜和花粉资源方向和距离的信息,蜂后的外激素起调节群体的作用等。(3)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方案如下所示。①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吗?②做出假设: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③制订计划:a.实验目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否为学习行为。b.实验材料:小鼠、纸板(用于制作“迷宫”)、制作“迷宫”的工具(剪刀、透明胶、铅笔)、适当的食物、笼子若干个。c.实验步骤:从迷宫的入口放人小鼠,出口处放置食物;记录小鼠从入口到出口“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以及走出迷宫的时间;重复上述实验5—7次,在下表中记录实验数据。d.注意事项:隔板应高些或在隔板上方盖一块玻璃板,防止老鼠翻越;通道的宽度要便于老鼠折返;实验前使老鼠处于饥饿的状态。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走出迷宫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43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