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前一节生态系统概念、范围、结构

练习题库2022-08-02  66

问题 材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前一节生态系统概念、范围、结构的基础上,先给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素材“问题探讨”——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水、一只母鸡,15 kg玉米,没有其他的任何食物。讨论: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之后。教学内容聚焦在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什么是能量流动金字塔这三个问题的学习上。其中,介绍了林德曼的研究,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这节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设计的。高中学生已学习了“存储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这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问题:(1)该材料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内容分析 (10分)(2)上述材料遵循了哪些教学内容分析的原则 (1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分析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
②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及本单元内容的特点:
③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④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⑤分析编排局部内容的教学范围和顺序并初步构想局部内容的教学思路及其知识框架。
(2)①研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有时只能呈现“结果”。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的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
②把握教材
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倨,在内容的选择上重视了知识的实用性;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呈现形式上丰富多彩,体现了形成与应用过程,内容设计突出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把握教材的特点,才能准确的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教材的内容。
③拓展教材
我们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教材内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有时教材内容需要其他东西为它增添色彩。
因此拓展教材就非常重要了,根据不同的内容适当的选择拓展教材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所以一节课中能更好地集中精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917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