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内容节选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阅读教材内容,并根据要求进行教

最全题库2022-08-02  52

问题 下面内容节选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阅读教材内容,并根据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年初,某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上一年市政府承诺要做的实事的完成情况,公布市长承诺市政府在新的一年将继续为群众办好的23件实事。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4000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万人以上。 ◆新建乡村柏油路1579千米,使94%的行政村实现通柏油路,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再建设600个文明生态村。 ◆市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总站,县(市)区建立动物防疫监督站,乡镇建立动物防疫站,形成完备的三级动物疾病执法监督、疫情监测、疫病防治网络。 ◆建成市、县两级疾病控制中心和市传染病院综合门诊楼,新增城镇参保职工6万人。 ◆改造旧校舍20万平方米。 探究与共享 ●归纳市长承诺的内容,想一想,市长最关注的问题是哪些? ●假如我们是该市市民,市长的承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的政府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在某些地方,节庆活动被搞成了劳民伤财、徒有虚名的“形象工程”。有的城市层层“造节”,一年举办的节庆活动达三十多个;有的贫困县只有几十万人口,为举办文化节,县城里挂出几千盏红灯笼,摆出十多万盆鲜花。 对比“一个市长的承诺”,我们说,某些地区的“形象工程”体现的不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因为: ◆这些“形象工程”增加了政府财政的开支; ◆某些政府工作人员热衷于追求个人的“社会影响”和“出镜率”,而不是着力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会助长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 请你结合上面的事例和论述,说说政府应该如何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依托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困难,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受到侵害。这时,我们除了可以从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得到帮助之外,还可以求助于政府。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例如,政府建立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国家还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 公民要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这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要求:(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本课题的教学目标。(9分) (2)为达成教学目标,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请阐明理由。(17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3分)
①明确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②知道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③理解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3分)
通过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提高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分)
运用辩证思维认识事物,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教学方法:
①案例教学法(93jv)
教师可以针对本课内容展示一组案例:
案例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在培训中关于政府工作人员懒政、怠政的训话片段。
案例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总结:政府的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理由: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选取恰当的人物、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形成对良好德行的认同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对学习“政府的宗旨和原则”这类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知识,有很大帮助。
②活动教学法(8分)
针对本课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模拟本市“市长竞选”。活动中请四位学生扮演市长候选人,并上台进行竞选演讲,要求演讲中要包括对本市未来三年的规划,承诺为人民解决哪些事情,并具体说出解决措施等。
请其他学生投票表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并请最终竞选成功的“市长”发表成功感言。
理由:活动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教师在活动教学中主要充当“导演”的角色,及时掌握活动进度,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有所感悟,升华认识。活动教学既注重学生参与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59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