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非

最全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1》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1》中“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的片段:氯气的发现和确认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舍勒对这种气体进行了研究,但他受当时流行的学说…一一燃素说(后来证明是错误的)的影响。未能确认这种气体的“庐山真面目”。后来的研究者又被当时得到广泛认同的“一切酸中舍有氧”的观点所束缚。认为舍勒制得的黄绿色气体是“氧化的盐酸”气——一一种氧化物。英国化学家戴维曾通过多种实验想把“氧化的盐酸”,中的“氧”夺取出来,但都未能实现。直到1810年,戴维以大量实验事实为根据,确认“氧化的盐酸”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这一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中文译名曾为“绿气”,后改为“氯.气.”。图4-14瑞典化学家——舍勒(C.W..Seheele.1742——1786)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思考:1.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氯气(Cl2)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与其他气体一样,氯气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称为液氯)和固态。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例如.钠、铁、铜等都能在氯气中燃烧:氯气也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化合。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H2与Cl2化合的产物HCl气体溶于水,就成为我们常用的盐酸。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氯气溶于水为什么能杀菌消毒呢?在25℃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在常温下,溶于水中的部分Cl2与水发生如下反应: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氯水也因为含有次氯酸而具有漂白作用。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易分解放出氧气: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人们已开始研究并试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二氧化氯(ClO2)、臭氧等。氨水的漂白作用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持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于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但因氯气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HClO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在Cl2与水反应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液和漂白粉。在常温下.将氯气通人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以次氯酸钠(NaCIO)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并试用一些新型自来水消毒剂。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要求:(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2)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设计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

选项

答案

解析 (1)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氯气的性质、用途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了解物质性质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③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很多东西都涉及氯元素,例如我们输液时的生理盐水.自来水的杀菌消毒都有氯元素的参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氯气有关的图片.1.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使用氯气;2.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氯气泄露事件.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了解和感受氯气的危害.设问:氯气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科学史话”,并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方程式。过渡:氯气究竞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气体物质.展示:向学生展示一瓶刚制备好的氯气.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氯气颜色、状态、气味。设问:闻氯气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演示:闻氯气时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1:2),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较低。易液化。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一名士兵,当遇到由氯气制成的毒气弹顺风爆炸时.你认为可采用哪些措施进行防御?学生回答:1.人躲向地势较高的地方去:2.防毒面具。过渡:初中我们学习过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下面请同学们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借此推测氯原子的性质。学生活动:学生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氯的原子结构推测氯原子性质。分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具有强氧化性。讲述:结构决定性质,氯原子很活泼,易与另一个原子结合成双原子分子,其单质的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下面我们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板书:2.氯气的化学性质讲述:氯气可以与活泼的金属钠反应,还可以与不太活泼的金属反应.如FeCu等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设问:氯气可以与金属发生反应,那么氯气能不能与氢气发生反应呢?总结: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可以叫燃烧.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板书:(2)与非金属反应讲述: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Cl2还可以和P等非金属发生反应。过渡:你是否偶尔碰到过这样的情形:有时打开水龙头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你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设问: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自来水厂为什么还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氯气溶于水为什么能杀菌消毒呢?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提出初步猜想。实验探究:氯气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如果发生了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我们把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新制氯水中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学生活动:教师提供仪器和药品(试管2支、胶头滴管2支、新制氯水、紫色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分组实验验证猜想。预设方案:验证1:观察氯水论证Cl2分子。验证2:用紫色石蕊试液测氯水的酸碱性。验证3: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氯离子。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延伸探究:在同学们进行的分组实验中,滴加氯水后石蕊试液为什么先变红后又褪色了呢?是否是Cl2具有漂白性呢?补充实验:取一张红纸,湿润一半投入干燥氯气中。实验现象:纸条干燥处没有褪色,纸条湿润处褪色了。师生互动:共同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结论。总结:干燥的氯气并无漂白性,真正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使石蕊褪色的物质)不是氯气而是一种新的物质,讲述: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Cl2通入水中会生成次氯酸,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同时次氯酸又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容易分解。实验演示:次氯酸光照分解。讲述:由于Cl2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HClO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在Cl2与水反应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粉和漂白液。那么,它们是怎样制得的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进行讨论。板书设计:氯气的性质1.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1:2),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较低,易液化。2.氯气的化学性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37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