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课堂教学片段。 【过渡】前面

最全题库2022-08-02  28

问题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课堂教学片段。【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氯气的性质,接下来我们学习氯离子的检验.【板书】氯离子(Cl-)的检验。【提问】氯离子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检验呢?【学生1】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学生2】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之后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老师】哪位同学说的正确呢?我们请他们陈述一下各自的理由,请设计方案。证明推断,【学生实验】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报告。表2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老师】通过上述实验我们验证了学生2的方法是正确的。并解释氯离子和硝酸银可以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根和硝酸银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碳酸银可以溶解,而氯化银不溶解。从而证明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可以排除干扰离子碳酸根。【老师】我们都知道自来水里面有消毒剂,含有氯离子,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蒸馏水和自来水对比,检验一下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根据上述案例,回答问题:(1)针对该案例中某学生的实验报告,请给出你的评价和建议。(2)根据该教师的教学流程,说明其教学过程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可从知识构建、能力发展、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动机培养等5个方面,任选3个方面给予回答。)(3)简述该教学案例中老师如何达成“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

选项

答案

解析 (1)评价:从该同学的实验报告,看出该同学的方案是严格按照课本上的方案进行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很强。在预习了氯离子的检验和教师的指导下,很快完成了氯离子的检验,但是学生只是按照教科书的步骤逐一操作,实验的趣味性、创新性和探究性不足,学生没有通过自主实验探究,体会不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不能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建议:让学生根据氯离子的性质,自行设置几组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检验氯离子。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溶液中存在的氯离子进行实验,如自来水和蒸馏水对比检验。(答案合理即可)
(2)教师在学生学习了氯的有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了氯离子检验的知识,自行进行知识构建,体现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同学们通过对比实验,准确地进行了氯离子的检验,培养了严禁的科学探究精神;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探究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等表述相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学会了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实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35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