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题库2022-08-02  24

问题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部分内容内容标准: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酸溶性、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的置换反应极其规律。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中国古代在金属冶炼方面的成就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第九单元 ?溶液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呈现的部分内容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用途不仅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例如,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由于铝的抗腐蚀性能好。那么,为什么铝具有这么好的抗腐蚀性能呢?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镁和铁都能与氧气反应。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单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例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选项

答案

解析 (1)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到金属在结构上的相似性,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通性。并且,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镁、铁、钠等在氧气中的反应,铁与硫酸铜的反应等,通过实验,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等也都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2)【知识与技能】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层层深入的讨论,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3)【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4)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实物照片。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镁、铝、铁等可以与氧气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衔接生活小知识: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23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