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在一节“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某老师采

练习题库2022-08-02  41

问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一节“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某老师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先是老师提出学习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关系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以下是有关学习情境。镜头1:甲组组长不让其他同学动手,自己独自实验。笔者问他为什么不跟其他同学合作,他说:“他们只会帮倒忙。”镜头2:乙组同学在组长带领下,认真阅读课本,边阅读边做记号,一副很认真的样子。等到老师宣布停止小组活动时,这组同学还没有开始做实验。笔者问他们为什么不做实验.他们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还没有想好。”镜头3:丙组两个同学讨论并确定了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另外两个同学在旁边说笑。笔者问他们为什么不和他俩一起学习,他们很自信地说:“他俩是我们班化学成绩最好的,我们组一定最好。”镜头4:丁组由组长设计好实验方案后,指导并帮助另外三位同学做实验。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2)结合案例,简述合作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3)简要回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选项

答案

解析 (1)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围绕共同的目标,既相对分工.又相互配合,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索与讨论,既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形成社会交往技能。案例中的问题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缺乏监控。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没能够及时地巡视.解决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
第二,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第三,学生合作不够主动。小组活动中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2)合作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不等于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团队精神,逐渐形成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②合作学习中,教师并没有给出必要的指导,没能引导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小组合作学习无法顺利进行。
③评价机制是为了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规范,而不是仅仅区别小组间成员的能力。
④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第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第三,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的学习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第四.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做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21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