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 老师:能量存在

考试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 老师:能量存在多种形式,如热能、电能、风能等,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吗 学生1:可以,比如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 学生2:热能转化为电能,如火力发电。 教师:那么,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呢 学生思考:… 教师:我们知道,电子的定向运动能够形成电流,产生电能。这对化学能能否转变为电能有什么启示 学生3:有的化学反应伴随有电子的转移,如果能定向运动的话,也可以产生电流。 教师:好!那么是哪些反应呢 学生4: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有电子的转移,有可能产生电能。 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呢 第1组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4: 第2组:…… 教师:下面请第1组派一位代表向大家讲述他们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问题: (1)请对第1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2)该教师的教学流程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 (3)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一个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小实验。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第l组利用了电流表来观察实验现象,将抽象的“电能”转变成了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指针偏转”的实验现象,会更加有利于观察。  ②选取电极材料时,考虑到了选择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并且只有一种电极材料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保证了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与严谨性。
③采用了单液原电池的装置,实际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锌与铜的表面均会产生氢气,由此可知在这一过程中,化学能不仅转变成了电能,还转变成了热能,因此通过电流表观察电流的产生,实验现象并不明显,要想观察到更加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在这一基础上,把单液原电池设计为双液原电池。
(2)①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途径。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一课程理念。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化学能是否能够转化为电能”。体现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课程理念。
③当学生完成实验设计,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之后,请一小组给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实验设计与结论,在这里采用了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体现了“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这一课程理念。
④就该教师整体教学流程来看.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化学的巨大贡献,体现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这一课程理念。
(3)水果电池
材料:苹果、铁片、铜片、导线、LED小灯泡。
设计:将铁片和铜片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插入苹果中,用导线连接LED小灯泡、铁片和铜片。
实验现象与结论:可以观察到LED小灯泡发光。由此说明化学能能够转化为电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20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