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登高》教学实录(节选), 师:在后两联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资格题库2022-08-02  11

问题 读《登高》教学实录(节选),师:在后两联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基调,是哪一个字呢?        生1:“悲”。        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悲”这种情感在前两联的景物描写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生2:我觉得“猿啸哀”中的“哀”字最能体现全诗“悲”的基调。        生3:“猿啸”也可以,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猿鸣”是凄凉的形象。        生4:诗人表面写猿啸,实际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宣泄。        生5:首联的“鸟飞回”也能体现诗人的悲伤。        师:与这些诗中的鸟相比,《登高》中的“鸟”在形态上和生存状态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以下诗句: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生6:这些鸟给人安详、自在、轻松的感觉,而《登高》中的鸟则给人急促紧迫的感觉。        师:你的鉴赏力非常强,这是一群在疾风中挣扎回旋的鸟儿,谁能用自己语言把眼前的这种景象描述一下?        生7:在旷远的天空下,呼呼的秋风吹着,一群江边的鸟,在狂风中羽毛吹乱,上下翻飞,还时不时发出凄厉的呜叫……诗人此时登高远望,他在瑟瑟的秋风中陪伴着这群鸟儿,或者是鸟儿陪伴着他,这上下翻飞、挣扎回旋的鸟儿表明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分析教师是如何引领学生感知诗歌形象的。

选项

答案

解析 在评析教师的古诗阅读教学实施时,首先应该考虑教师教学实施与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等之间的贴切程度。之后再结合该教师所阅读教学实施的问题是古诗,根据古诗意象、画面、情感的教学原则与理念去分析教师的具体操作。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有:

(1)分析情物,即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把握其特点,领会其寓意。

一般说来,情物,指的是诗歌中作者表现主题、抒发情感所借助的具体的事物,即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意象)。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诗歌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

(2)体会情语。

古诗词具有自身的语言特色,体会情语,即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因此,首先要学会品味语言特色,体味语言的美。山水诗人认为“碧山”、“流水”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远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让人心境悠闲。其次要学会评析“诗眼”,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炼句,以求传神动人。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诗眼”是一篇诗歌的关键字、词,往往被作者寓以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若能在教学中就“诗眼”加以点拨、启发,就能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广的联想、思考,从而迅速把握诗篇大意,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之美。

(3)鉴赏意境。

《易传》云:圣人立象以尽意。在我国古代文论中,象指客观事物的物状、情状,意指客观事物蕴含的意义。意象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意境则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景物交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组合意象创造出的“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鉴赏古诗的意象和意境是古诗鉴赏的主要内容。

据此分析该教师的具体教学实施即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734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