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某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必修(4)苏轼词两首时,设计了以下四个提问、阅读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必修(4)苏轼词两首时,设计了以下四个提问、阅读并回答问题。
考试题库
2022-08-02
64
问题
某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必修(4)苏轼词两首时,设计了以下四个提问、阅读并回答问题。一、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二、在《定风波》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三、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品味下面句子的韵味。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四、这两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赤壁赋》都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试将这三篇作品相互比较,看看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阅读以上问题,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教师设计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情感抒发、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B.教师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着重理解词人由生活小事阐发的人生哲理,并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活感受,得到人生启示C.教师设计第三个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D.教师设计第四个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文学作品,要懂得把他的作品放在特定的创作时期里,结合他的生活经历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选项
A.教师设计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情感抒发、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
B.教师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着重理解词人由生活小事阐发的人生哲理,并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活感受,得到人生启示
C.教师设计第三个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
D.教师设计第四个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文学作品,要懂得把他的作品放在特定的创作时期里,结合他的生活经历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答案
B
解析
B选项,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着重理解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并非去理解由生活小事阐发的人生哲理。综上,B选项正确。
A、C、D选项评析正确,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73097.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笔试分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笔试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
按照(),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建议。A.知
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A.演示法 B.实验法 C.陶冶
在化学教学中,有的学生特别喜欢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研究中离不开化学实
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2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相关问题。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将铜从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
下列是某教师关于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片段实录: 师: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随机试题
sayitagain[br]15minutesB
【S1】[br]【S6】ranked→ranking非谓语动词误用。此处考查考生对分词的掌握,主句的谓语是find,从句是宾语从句,从句的谓语是hasfa
[originaltext]W:Peter,haveyougotatelevision?M:Yes,Ihave.InfactI’ve
目标管理适合于管理()。A.管理者 B.一般员工 C.组织 D.工作
多油断路器渗油部位有油珠,渗油速度每滴>()秒或未形成油滴点,且油位正
某幢没有电梯的旧写字楼的建筑面积为2500m2,每年净租金为730元/m2,空置
交锁髓内针固定不适合下列哪种类型骨折A.股骨干中段横断骨折 B.胫骨平台骨折
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存在自相关问题,这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是( )。A.模型参数
下列关于短期不可转让公债的说法,正确的有()。A.主要形式是预付税款券 B.
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