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一位高中教师在进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先简单地聆听

资格题库2022-08-02  62

问题 案例:一位高中教师在进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先简单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及速度,并讲授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创作背景。了解完背景及情绪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演唱歌曲,以发声练习一唱谱一唱词一完整演唱的顺序进行,在演唱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出现的演唱问题,最后在欢乐的歌声中完整演唱歌曲。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请学生推荐一名跳舞比较好的同学进行演,这位同学当场说:‘《在希望的田野上》有什么好听的,我不会跳,更不想跳。”课堂十分尴尬,这位教师顺势说:“看来这位同学对于这首歌的风格不是很喜欢,那有没有别的同学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一下呢?”最后,教师请了别的同学进行展示,整个课堂还是在欢乐中结束了。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闪光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闪光点:
(1)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契合了“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程各模块教学,通过聆听、歌唱、演奏、编创及综合艺术表演等多种实践活动得以实施。案例中,教师通过聆听,以发声练习一唱谱一唱词一完整演唱的顺序引导学生演唱歌曲,随后请学生展示,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能力。
(2)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音乐展开,各环节的展开与衔接把控适当,契合了“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这就为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特征。
问题:
该教师的教学违背了“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的基本理念。音乐作为普通高中美育基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美育人功能。通过多样、生动的音乐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开掘创造潜能、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案例中,教师面对“我不会跳,更不想跳”的学生时,并没有趁势对该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而是选择冷处理,挑选其他学生将课程继续进行下去,这种处理方式有失妥当。
改进建议: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临危不乱地处理好课堂关系,缓解气氛。在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欣赏音乐,体会音乐的不同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715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