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考试题库2022-08-02  28

问题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欢乐颂》欣赏课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与学唱《欢乐颂》使学生了解“乐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掌握小切分节奏。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音频请同学仔细聆听音乐片段,然后思考这首作品的作者是谁。2.讲授新课(1)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770年l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l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2)介绍贝多芬的作品。(3)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在1811年,创作完成《第七交响曲》后,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创作的,1823年创作完成。3.学唱歌曲《欢乐颂》老师进行叙述:《欢乐颂》是1785年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谱曲。虽然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是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经典之作《欢乐颂》。(1)聆听合唱作品《欢乐颂》,同时思考歌曲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老师总结:热情,庄严,神圣。(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旋律,教师教唱主题旋律。(3)加入歌词,解决跨小节连音。(4)学生齐唱,加入强弱规律进行演唱。4.创作表演一位同学指挥,个别学生乐器伴奏。5.课堂小结在这堂课中学习到了什么(友爱,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选项

答案

解析 这个课例一方面在环节设计上整体性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上述案例中设计较好的环节有:
(1)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拓展了贝多芬的生平,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编创法等形式。
(3)从教案上来看,本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结构较为完整。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
与此同时,课例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应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进行分类。
(2)学唱环节中只学唱了一次,不够深入,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应该多让学生听。
(3)在教学难点的设计上不合理,没有在教学环节突出解决教学难点,如小切分节奏.应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有趣味性的教学。
(4)创作表演环节,教师只让部分学生加入教学活动中来,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5)教学中没有体现师生评价。一堂好的课程应该体现师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参与评价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进度。
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可以在教唱环节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还可以将自评、互评及他评相互结合,围绕新课程理念安排教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688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