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中华民族歌》,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记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名称。歌曲播放完毕后,提问学生他们都记录了哪些民族的名称。学

考试题库2022-08-02  27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中华民族歌》,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记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名称。歌曲播放完毕后,提问学生他们都记录了哪些民族的名称。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民族大家庭之中,去领略民族大家庭的魅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中国民族地域分布特点和格局
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呈现中国各民族人口分布数据,启发学生由此图可以发现中国各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不难发现: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地域分布特点。随后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民族地域分布特点之中,中国各民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局面。
为学生播放反映民族团结友爱题材的《金凤花开》片段,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和现实中构建起来的兄弟情谊及多元一体格局。
2.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基本原则
在为学生播放完视频片段后,提问学生:视频中各民族的兄弟情谊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补充。
追问学生:结合视频,思考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坚实保障是什么呢?学生不难找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最根本的保障是国家的统一。有国才有家,国家统一是民族发展的前提。其次是政治制度的坚实保障,即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团结的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为学生播放西藏自治区建立的历史资料,结合视频资料为学生简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4.坚定维护民族团结
为学生呈现话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提问学生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维护民族团结的正面案例或破坏民族团结的反面案例。如云南火车站暴恐事件,借助民族的“幌子”实施暴力恐怖活动,严重破坏了民族关系。我们应当严厉谴责此类事件,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作业:课下观看台湾少数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纪录片《赛德克·巴莱》,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50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