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一:课堂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 导入实录: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关于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普遍性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联系是指事物之间

资格题库2022-08-02  36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环节一:课堂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
导入实录: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关于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普遍性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那么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主观臆造的联系,没有认识到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联系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客观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展示一组图片:“喜雀报喜,乌鸦报丧”、“算命大师看手相”、“4就是死,8就是发”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联系在生活当中很常见,大家想一想这些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吗?(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对比分析: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举例:“互联网+”)
教师引导:自在事物的联系是指人类产生之前世界上就存在的联系,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产生之后,通过人的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根据固有联系建立起来的新的联系。
提问:请大家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联系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哪些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大家都举了很多的例子。生活中上到宇宙星辰的运转,下到沧海桑田的变迁都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而我们周围也存在着很多人为建立起来的新联系。但是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一点,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方法论
过渡:既然我们知道了联系的客观性,那么我们生活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师生归纳总结: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是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
环节三:巩固提高
播放视频:“互联网+”工程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互联网+”工程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
(学生思考,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互联网+”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根据传统产业中固有的联系建立起一种新的商业业态的现象。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淘宝”、:“传统交通+互联网=滴滴打车”等等。这的确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但是它也是客观的,并没有改变原有传统产业内在的客观联系。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环节四:小结作业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了,大家回去以后上网搜集一些可以运用联系的客观性观点来分析的时政热点。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48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