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

练习题库2022-08-02  30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感受。【板书:陈情表】
(二)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背景资料。
明确: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诏。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他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婉言辞谢。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停顿节奏和读音,并注意把握各段的感情基调。
明确:第1段:凄苦,悲凉;第2段:感激,恳切;第3段:真挚,诚恳;第4段:忠诚,恳切,期待。
3.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多媒体出示重点生字词。
明确:吊:安慰。逮:及,到。
(三)深入研读
1.李密为什么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明确:(1)“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2)“陈情”的内容:第一段叙述自身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苦;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但自己无法不顾祖母的尴尬处境;第三段列举晋武帝以孝治国的思想,进一步阐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孤苦;第四段向晋武帝表明自己在祖母终老后定当衔草结环的志向。【板书:家境孤苦、进退两难、以孝治国、衔草结环】
(3)“陈情”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板书:以情动人】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明确:(1)晋武帝“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2)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3)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晋武帝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吗?为什么呢?
明确:会答应。因为晋武帝不仅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同时也能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四)拓展延伸
问题: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
明确: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依据板书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46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