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秦始皇的暴政 2.内容: 秦始皇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接受李斯的

免费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1.题目:秦始皇的暴政 2.内容: 秦始皇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他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后来,一些儒生又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些儒生妖言惑众,下令追查,结果活埋460名儒士。 为了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南下,秦始皇在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形成西起临洮,冬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长城。秦始皇强制征用40万民夫修筑长城。由于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民夫大量死亡。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秦始皇穷奢极欲地大兴土木。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他就下令绘制该国王室宫殿图样,在咸阳城北的山麓上,逐一仿建。他还下令修建规模更大的阿房宫。阿房宫的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同时坐一万人。所需木材和石料要从现在江西、四川、湖北等地翻山越岭运送。人民以童谣的形式咒骂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暴政:“阿房阿房,始皇亡”。 此外,秦始皇还为自己修骊山墓,加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每年征发200万人,导致民怨沸腾。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 3.基本要求: (1)讲述秦始皇暴政的内容。 (2)围绕焚书坑儒和滥用民力设置提问。 (3)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4)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试比较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 2.你认为中学历史教学有哪些特点?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贾谊《过秦论》的片段,提问学生:材料中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秦朝灭亡主要是由于没有实行仁政,没有关心人民疾苦,统治者实行横征暴敛。教师继续提问:秦始皇在统一之后究竟做了什么,竟然使得如此强大的秦朝土崩瓦解呢?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焚书坑儒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当时的秦国主要实行的是哪一家的思想? 学生回答法家后,教师继续提问:在秦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会如何对待其他学派呢?同时展示史料。 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材料二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史记?秦始皇本纪》 学生结合史料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秦始皇下令除了医学、占卜、种植方面的书籍之外,六国的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一律烧毁,有460多人因为犯禁而被坑杀。 (二)南征北战 教师展示秦朝疆域图,提问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后又发动了两场战争,一是向北进攻匈奴,一是向南进攻百越。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学生这两场战争的耗费,同时出示史料。 材料一 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以与越人战。 ——《淮南子》 学生回答:秦朝的两场战争出动的士兵有八十万人。之后教师提示学生战争中除了士兵,还需要有大量的人力来运输粮草,保障后勤。由此总结出秦朝为了战争,征发了大量青壮年,这使得秦朝的青壮劳动力大幅减少,也就间接地导致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三)大兴土木 教师提问学生:除了发动战争之外,秦始皇是不是就不再征发百姓了呢?同时展示长城和阿房宫的图片。  学生看图认出这是秦朝修建的长城和阿房宫。并请学生简单介绍长城和阿房宫。 学生进行介绍:阿房宫的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殿上可同时坐一万人。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绵延万里,是古代奇迹之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古代没有先进的劳动工具和建造技术的情况下,如何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并思考和秦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像长城和阿房宫这样的大型建筑只能依靠单纯的人力,所以秦始皇继续加重徭役,这就使得秦朝人民的反抗决心更加坚定。 教师总结:由于统治者的暴政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反抗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加剧,这些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 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的一面,但是每个人其实都有其两面性,更何况像他这样对历史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家,我们看待历史要用客观的态度,辩证的思维。 教师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和教材内容,提问学生如何正确、客观评价秦始皇? 学生回答: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秦始皇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和国家疆域的奠基者,他所做的事情功在千秋万代,应该被称颂,“千古一帝”的称号当之无愧;但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作为一个统治者,他施行的种种暴政产生了很多矛盾,最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我心中的秦始皇》,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秦始皇的暴政 (一)焚书坑儒 焚书:六国史书、诸子百家 坑儒:460余人 (二)南征北战: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三)大兴土木:长城、阿房宫,劳民伤财 【答辩题目解析】 1.试比较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 【参考答案】 时间上,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 政治上,西欧封建社会初期,长期战乱,王权薄弱,兵祸连年;中国自秦朝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社会较为安定。在西欧封建社会里,国王是最大的世俗封建主,但他的权力仅限于自己的领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的权力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经济上,西欧封建社会的最初几百年里,经济发展缓慢,城市落后,工商业不发达,到10世纪,西欧城市开始兴起;中国自秦汉以来,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并一直保持到清朝前期。 2.你认为中学历史教学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直观性特点。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具备直观性特点。 (2)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必须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特点有机结合。 (3)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检测、考核,这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巩固性特点。 (4)历史教学既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能的发展,又不会令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这就是量力性特点。 (5)历史教学要处理好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把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在照顾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上兼顾集体的发展,这就是历史教学的因材施教的特点。 (6)系统性特点,知识应成体系,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甚至解决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问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34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