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题目 1.题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内容: 种群是

免费题库2022-08-02  36

问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population)。例如,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图7-5),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也是一个种群。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例如,许多昆虫的寿命都不足一年(如蝗虫),所有的蝗虫都会在秋风中死去,其中有些个体成功地完成生殖,死前在土壤中埋下受精卵(图7-6)。来年春夏之交,部分受精卵成功地发育成蝗虫。同前一年的蝗虫种群相比,新形成的蝗虫种群在基因组成上会有什么变化吗?你不妨根据前面所学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知识,尝试做出自己的推测。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gene pool),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例如,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A,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做含有2个基因,那么,这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图7-7)。由此可知 A基因的数量是2×30+60=120个; a基因的数量是2x10+60=80个 A基因的频率为120÷200=60% a基因的频率为80÷200=40%。 这一种群繁殖若干代以后,其基因频率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过程性评价; (2)教学过程中有情景的创设;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 答辩题目 1.请问什么是细胞凋亡?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是否同意“神创论”,并追问: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个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更适应环境,那么绿色翅个体能永远生存下去吗?该绿色个体怎样才能把体内的A基因传递下去?(个体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生殖才能延续。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教师总结后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种群的概念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说出种群的概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和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等实例组织学生判断是否属于种群。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故种群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它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便。
2.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教师提问:种群进化难道就只是研究种群性状吗?种群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研究种群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由此人们提出了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组织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3.基因频率的计算
多媒体出示例题:假设从某个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10。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计算基因的频率。待学生计算结束之后,提问其对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说明。
教师总结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抽样统计结果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基因型个数的方式呈现,还有一种是以基因型的频率出现。
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体个数×2+该基因杂合体个数)/基因总数
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体基因型的频率+该基因杂合体基因型频率×1/2
(三)巩固提高
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抽象统计的结果以基因型的频率出现,引出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假设某个昆虫种群中有30%的AA,60%的Aa,10%的aa。计算基因频率。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作业:寻找人为因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实例。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进化的实质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针对本节课,你的教学难点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对于本节课,我的教学难点是: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新接触的概念,所以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消化。此外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尝试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以优代差,在互动交流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最后通过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公式,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32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