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有没有同学可以帮老师来回忆一下?学生回答:发生形变的物体,

免费题库2022-08-02  24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有没有同学可以帮老师来回忆一下?学生回答: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于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也知道一本书放在桌子上,书本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本有支持力。那么压力和支持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会不会也象弹簧一样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学生可能猜想压力和支持力的产生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接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渗透微观放大的物理思想方法,进行演示实验。 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接着用力压桌面,让学生观察墙上光点的位置变化。学生观察到墙上的光点移动了很大的距离。接着教师继续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按压桌面的时候,桌面发生了形变。结合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压力和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如果说把一本书放在桌子上,桌面发生的形变是向下的,为了恢复原状,它就要恢复原状,这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书本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而书本被挤压得产生了向上的形变,为了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桌面产生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所以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 接着教师拿出另外一个模型:绳子下面吊着一个匀质铁球,请学生分析其中的弹力,并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总结绳的弹力方向。将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五分钟,并在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到:绳子与铁球的接触处都发生了形变,绳子被拉长,发生向下的形变,铁球同样被拉长,发生向上的形变。所以,绳子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铁球有一个向上的弹力。铁球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绳子产生一个向下的弹力。绳的弹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环节三:巩固提高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闹钟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电子钟不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 B.用细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解析:闹钟跟电子钟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闹钟是利用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起动的,而电子钟则是一种机械运动,跟闹钟不一样。而产生弹力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绳子上拉力的方向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选项是A、C。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三种弹力的产生及方向。 作业:预习后面胡克定律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判断面与面、点与面、点与点三种接触方式下的弹力方向? 【参考答案】 面与面: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点与面:过点垂直于接触面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点与点:垂直于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2.什么是微小放大法?本节课你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微小放大法的? 【参考答案】 物理中微量放大法是把不易观察的微小量转换成其他量加以放大,便于观察。本节课探究弹力中的微小形变过程中,为了学生观察到微小的桌面形变。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微小放大法的神奇之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31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