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马赛曲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

题库2022-08-02  17

问题 1.题目:马赛曲 2.内容: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 (2)介绍歌曲的主题思想; (3)要有指挥环节; (4)10分钟内讲完。 答辩题目 1.针对刚才教学过程的演唱指挥,你觉得你有哪些不足? 2.你认为指挥的作用是什么?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法国歌剧《比才》选段《斗牛士之歌》,提问学生:“通过这段视频中的你能够捕捉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歌曲是法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展现了法国人民的热情,而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法国的音乐,走进这个热情的国家,进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授,探究学习
1.学生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情感,教师提问,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表达了一种饱满的爱国热情和奋勇奋斗的精神。
2.教师总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乐曲之所以会表现出这种鼓舞士气的风格,是因为这个时期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有了这首《莱茵军战歌》后,同年夏天马赛市救国义勇军唱着这支歌挺进巴黎,因此改名为《马赛曲》。
3.学生再次聆听,分析音乐结构
教师钢琴演奏音乐,给出“bang”“la”“li”来供学生选择哼唱,体会过不同的音能够给音乐造成不一样的感受,通过词的选择体验音乐并分析音乐结构。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A乐段以铿锵有力、附点节奏型为主,B乐段以悠长旋律线,表达强烈的爱国情绪。
4.师生合作,探究音乐要素,提问学生歌曲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通过节奏、旋律、节拍这些音乐要素,紧紧围绕着所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进行表现。并通过演唱来将音乐的强弱特点演唱出来。
5.聆听音乐,指挥乐曲,教师讲解指挥的基本要素包括站姿、手势,播放音乐带领学生尝试进行指挥练习。
(三)巩固提高,对比欣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义勇军进行曲》与《马赛曲》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小组分享教师总结两首在背景、歌词、旋律、演唱形式上都存在着相同之处。
2.教师总结不同之处:
《马赛曲》的调式:G大调—g小调—G大调,节奏:多为附点音符
《义勇军进行曲》的调式:G大调,节奏:附点音符加三连音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关于其他国家国歌的相关资料,下节课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马赛曲
法国国歌
饱满的爱国情感、奋勇不屈的拼搏精神
群众歌曲
【答辩题目解析】
1.针对刚才教学过程的演唱指挥,你觉得你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在刚才的教学演唱指挥过程中,强调了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指挥来进行演唱。但是并没有详细的给学生讲解指挥的作用和指挥都有哪些手势。因此会使得学生对于指挥的作用和手势了解的不透彻、不全面,影响了指挥实际的作用,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指挥很好地、有感情的演唱。
2.你认为指挥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认为指挥是合唱队或乐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指挥对于一个合唱队和乐队水平的高低,往往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指挥的作用是通过打拍子的方式统一合唱队或乐队的节奏与速度,各声部的音色,并将其巧妙地融合起来。指挥严格掌握着音乐的谐和与协调,在旋律的相互交织,音乐的渐次发展与乐曲风格的再现上给合唱或乐队以启示,用手势、面部表情或指挥动作与演唱(奏)者进行交流,传达音乐表演艺术的意图和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29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