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 (2)试讲时需要有弹

免费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 (2)试讲时需要有弹唱示范环节; (3)试讲过程需要有互动坏节, (4)试讲过程中要有适当的作品介绍。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提问:中国古代都有哪些名将啊?。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大家会发现你们口中的名将都是男人。可是,今天老师就将通过音乐作品带领大家认识的这位花将军,生为女儿家,不但在军营里呆了十八年,而且还取得了赫赫战功。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是谁?
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提问:有没有人了解这个人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介绍花木兰及作品: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花木兰》中的作品选段。此唱段中,花木兰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了对女子有偏见、不愿打仗的刘大哥,与几位战友一同赶往边关。
2.教师播放多媒体音频作品。
教师提问:这是哪个地方的方言?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河南话口型咬字要“咧开”,多点“an”的感觉;语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有很多的第四声。比如享清闲、白天、纺棉;语气比较重,表现北方人的豪爽。
(三)探究学习
1.多媒体播放作品视频,学生观看。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歌词,也感受到了河南话的特点,那河南话与这段戏曲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首《谁说女子不如男》属于什么种类的戏曲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介绍:这部作品是豫剧,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它来源于民间,生活气息浓厚,非常受河南人民的喜爱。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所以大家会发现这里面运用了大量的河南方言。其咬字基本上就是方言,其行腔基本上是在方言音调的基础上通过夸张、变形等发展而来的。
2.再次通过视频仔细观看聆听。
3.学唱片段
(1)看录像,边认真听,边在心里试着跟唱。特别注意它的方言咬字和语言音调。
(2)教师领读歌词,注意韵味。
教师提问:歌词中可以看出花木兰怎样的性格?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具有英雄气概,替父从军的决心。
(3)随着音频演唱
4.通过视频模仿学习花木兰的气势及亮相的动作,挺胸抬头,双臂架起,亮相。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5.加入动作,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表演。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播放视频及常香玉照片
教师介绍:我国著名的戏曲大师,豫剧代表人物常香玉。她1922年生于河南巩县。13岁因主演《拷红》一举成名。她塑造了很多动人的艺术形象,如《花木兰》《李双双》等,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常派”艺术,是豫剧的代表人物之一。朝鲜战争时期,她率领剧社在全国各地义演,以全部收入向志愿军捐献了“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部,被誉为“爱国艺人”。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回顾,齐声演唱《谁说女子不男》,鼓励学生热爱戏曲艺术,传承戏曲文化。
作业:搜集豫剧其他代表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28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