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资格题库2022-08-02  41

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道:“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招呼大家一起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过后,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希望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问题1][简答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这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晓星与同学关系不好,马老师通过主动与晓星做游戏,还邀请其他同学一起做游戏,然后通过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使他逐渐在社会发展方面有了极大进步。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马老师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活动来教育、引导晓星发展,说明他认识到了晓星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马老师针对晓星的问题,通过做游戏、开展班队活动等形式,让晓星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说教。可见,教师应将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切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马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1327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