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

练习题库2022-08-02  19

问题 材料:  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叫"自设作业"吧。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的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与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位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问题1][简答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

选项

答案

解析 首先,我认为王老师的"自设作业"是非常好的方法。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作业,学生很惊讶,感到非常新鲜,做作业的兴趣高涨。学生"自设作业"的结果表明了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完成原本他们自身和老师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构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他们当做学习本身的主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学生是独特的人,应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让学生"自设作业",可以展示出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学生的作业丰富多彩,王老师将其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1327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