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医疗卫生
患者女,19岁。上前牙松动3年,检查见上切牙松动Ⅱ度,扇形移位,口腔卫生较好,初
患者女,19岁。上前牙松动3年,检查见上切牙松动Ⅱ度,扇形移位,口腔卫生较好,初
admin
2022-08-02
73
问题
患者女,19岁。上前牙松动3年,检查见上切牙松动Ⅱ度,扇形移位,口腔卫生较好,初步印象为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若已确诊,其可能还具有的特征如下,但不包括A.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垂直骨吸收B.病变累及全口牙C.牙龈炎症表现轻微D.龈下菌斑中查出大量的伴放线放线杆菌E.上前牙有深牙周袋
选项
若已确诊,其可能还具有的特征如下,但不包括
A.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垂直骨吸收
B.病变累及全口牙
C.牙龈炎症表现轻微
D.龈下菌斑中查出大量的伴放线放线杆菌
E.上前牙有深牙周袋
答案
B
解析
1.怀疑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重点检查切牙以及第一磨牙邻面,拍摄X线片,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有条件可以做微生物检查发现伴放线放线杆菌,所以最重要的是拍X线片,因此D正确。查血可以检查伴发的系统疾病,但不是确诊的证据,所以A错误。活检、脱落细胞诊断没有必要,所以B、C错误。没有
力的问题,所以E错误。故此题选D。2.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好发于切牙和第一磨牙,第一磨牙近远中垂直骨吸收,牙龈炎症表现轻微,有深牙周袋,龈下菌斑中查出大量的伴放线放线杆菌,切牙区水平吸收,但是不会侵犯全口牙,而A、C、D、E选项内容都可在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临床表现中出现,所以都不选。故此题选B。3.本病常需要服用抗菌药,但是应该针对伴放线放线杆菌,常服四环素,而不是甲硝唑。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同慢性牙周炎,但是因病原微生物入侵牙周组织,单靠机械刮治不易彻底消除,有的患者还需要翻瓣手术清除组织内的微生物,所以A、D不选。需要反复进行口腔卫生指导,所以B不选。而且本病较易复发,要加强定期的复查和必要的后续治疗,所以E不选。故此题选C。4.第一磨牙近远中垂直骨吸收,切牙区水平吸收,可见并不都是水平吸收。初期牙槽骨仅表现为疏松;早期可见到牙槽硬骨板模糊不清,但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病变中、晚期,骨吸收多呈杯状或角形吸收;牙槽骨吸收的范围和牙周袋深度常不一致,这些都是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牙槽骨吸收特点,所以A、B、C、E不选。故此题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yiliaoweisheng/567955.html
本试题收录于:
口腔助理医师题库医师类分类
口腔助理医师
医师类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女,28岁,妊娠27周,头晕3天。入院查体:血压160/100mmHg,诊
患者,女,5岁,体重25kg。两天前受凉后发热,最高体温38.9℃,并伴有鼻塞、
患者,女,50岁,体重60kg,因咳嗽、咳痰伴发热就诊,查体:体温38.5℃、双
药物相互作用是双向的,既可能产生对患者有益的结果,使疗效协同或毒性降低;也可能产
药师应对"患者投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存有形证据 B.当事人需要亲自接
应用雷托那韦等蛋白酶抑制剂后,需要多饮水的主要机制是A.患者伴血容量较低 B.
依据CTP评分,肝功能不全A级病人用药剂量为正常患者剂量的A.80%维持剂量
患者,男,65岁,患有骨质疏松症,根据患者饮食习惯,每日需补充元素钙600mg,
"用药错误"Ⅰ级(9级)的标准A.差错导致患者死亡 B.差错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血清免疫学检查可呈阳性反应的指标是: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随机试题
Nothavingmadeadequatepreparations,theythoughtitbetterto______theexcu
"Theoldladywasslightlyinjuredinanaccident."Thistellsusthatherinju
Youshouldspendabout20minutesonQuestions27-40whicharebasedonReading
Upto600stationsformonitoringairpollutionacrossEnglandcouldbeshut
Thespaceshuttle【D1】______madeararenightlandingattheKennedySpaceC
Bythetimeyougettheretomorrow,they______forBeijing.A、willhaveleftB、a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欲开展当地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一直该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共2
脑垂体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的细胞存在于A、神经部 B、中间部 C、结节部 D
患者女,49岁,过去年经常大便后有出血症状,鲜血,不与粪便相混,无其他症状,近2
A.疏风解表 B.解表清热 C.宣肺止咳 D.益气解表 E.解肌清热银翘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