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经济数据在2011年至2014

最全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近日,辽宁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经济数据在2011年至2014年被注入水分,存在大规模数据造假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选项

答案

解析 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2016年我国GDP实际增速为6.7%,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然而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均实现增长目标的大背景下,辽宁省经济增速却全国垫底,甚至在2016年上半年出现了负增长,而近期曝光的经济数据造假事件,便是这导致辽宁经济增速断崖式下跌的核心因素。
  
  辽宁省的主要领导在面对带水分的经济数据造假面前,不遮丑,不护短,既是对自身的反省和鞭策,也对其他地区起到警示作用,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经济数据造假背后所暴露出来的扭曲的政绩观却必须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都知道食品造假、药品造假、日用品造假···但大规模的政府财政经济数据造假却不多见,而其不良影响往往也是广泛且持久的。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一方面,其直接影响了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研判和决策,进而影响中央对辽宁的财政转移支出,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降低民生保证能力;另一方面,大规模数据造假也将直接影响普通老百姓的“钱袋子”,因数据造假而要填补的巨大税收负担将直接转移嫁接在普通民众身上,是典型的“吹牛也要上税”,进一步加重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负担,同时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可见,经济数据造假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有百害无一利,那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还会发生呢?根源是对己有利。只要对己有利,则会“官出数据,数据出官”,在经济大环境承压的今天,在数据中注入水分,让数据更好看,可以换得上级部门的重视和提拔,何乐而不为呢?正是在这种扭曲的政绩观的驱使下,一份份看似漂亮的注水政绩单出炉了。
  
  因此,为了防范和杜绝类似的数据造假问题,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绩效制度,发挥制度的正向激励作用和反向惩戒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问责力度,保障数据质量,防范和制止数据造假;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官员绩效考核制度,扭转部分官员不良的政绩观,培养健康的官场生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yiliaoweisheng/21692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