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免疫状况调查

admin2022-08-02  27

问题 人群免疫状况调查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调查目的查明某人群某病的感染状况,或评价某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免疫规划疫苗的监测包括免疫成功率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免疫成功率是指接种某种疫苗后获得保护免疫水平的人数占该疫苗接种总人数的百分比。用于考核和评价疫苗的接种质量和效果。儿童免疫规划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监测某特定年龄组人群中具有某种疾病免疫保护水平的情况。(二)调查内容人群免疫水平调查是选择目标地区、目标人群采集一定量血液进行特定抗体测定。免疫成功率监测的对象: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分别为完成基础免疫(初种)后1个月,卡介苗完成接种后12周的儿童。每种疫苗监测人数30~50人。免疫规划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的有: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以及纳入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监测对象为<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年龄组健康人群。发病主要为成人的疾病,可适当调整监测对象的年龄范围。每个年龄组、每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样本数为30~50人(表2-9)。(三)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选择目标地区,可选用分层或整群随机抽样或具有代表性的人群采集一定量血液进行抗体测定,以反映人群免疫水平。如要了解育龄妇女风疹抗体水平,可选择18~39岁的妇女抽样采血,检测风疹抗体水平。如果目标人群年龄组范围很大,可根据不同病种特点,按年龄分组。一般年龄组越小,组距越小,大年龄组的组距较大。研究一个地区的人群免疫水平,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WHO提出在一个5万人口的地区,抽样人数不宜少于300~600人每一年龄组至少25例。(《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不同病种选用的实验方法不同,所需血量也不同,确定采取血液的量。选择检测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可分别选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原则应符合经济、简易、敏感、特异、可靠,最好选用国标或规程统一的方法,实验方法及试剂均应标准化。注意质量控制双份血清要同时测定。(四)调查指标确定根据不同调查目的可调查某病人群抗体阳性率、血清抗体阳转率、免疫成功率、血清抗体保护率、血清抗体GMT(几何平均滴度)。(五)调查表设计可设计一览表,表中应注明被调查区、县、街、乡或单位名称,调查日期等一般项目。调查表中应包括编号,被调查者姓名、出生年、月、日,有无患过被调查的疾病,发病日期,曾否接种过与调查疾病相关疫苗,接种日期、接种次数、末次接种时间、备注。每张调查表应记录调查者、调查日期。附有填表说明。(六)调查步骤根据调查计划,抽样确定调查对象,培训调查人员,统一调查标准,进行预调查后开展调查,采集血液要做好宣传动员、填写知情同意书,严格执行样品采集、运送、保存规定。样品检验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七)报告提纲撰写和主要内容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调查对象,选用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对今后此项工作的建议。(八)现场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的原则测定抗体水平主要是血液标本,血液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保存是否符合要求将直接影响血清学试验的结果。因此,在标本的收集、运送与保存过程中自始至终遵守无菌操作要求,严防溶血、细菌污染或抗体滴度降低等情况发生。采血方式、采血量应根据所要检查的项目及试验方法而定。通常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静脉血3~5ml,如采用微量血清学试验方法,则可从手指、耳垂或婴儿足跟采血0.3~0.5ml。如能在运送前分离血清最好,分离血清后在4~8℃的条件下运送和短期保存。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温度,防止振荡、容器破碎。标本采集后不宜放置过久,以免血清成分发生改变。一般要求不超过10~20小时。采集标本时必须同时填写送检标本申请单。实验室在收到送检标本后,应检查标本并核对申请单,按要求逐项认真进行标本登记,将标本放置在-20℃冰箱内备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yiliaoweisheng/1225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