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亚洲多样性特点突出,各国大小、贫富、强弱很不相同,历史文化传统和社

练习题库2022-08-02  47

问题 材料1  亚洲多样性特点突出,各国大小、贫富、强弱很不相同,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千差万别,安全利益和诉求也多种多样。大家共同生活在亚洲这个大家园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否则,就会像哈萨克斯坦谚语说的那样:“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  应该把亚洲的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地区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动力,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系。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  亚洲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我们应该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  有句谚语说得好:“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亚洲和平稳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摘自《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  材料2  2014年4月4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2014年外交蓝皮书》。《外交蓝皮书》介绍过去一年的国际形势及日本的外交工作,并阐述日本今后的外交方针。日本本次的《外交蓝皮书》明确提到因中国“抬头”等导致国际平衡力量发生变化,使得国际危机多样化,围绕日本及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安保环境更加严峻。日本有必要继续展开俯瞰全球的“地球仪”外交,并将日美同盟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外交蓝皮书》中还指责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等,“试图以实力改变现状”。日本将守护自己的“领土、领海、领空”,冷静坚决地应对。——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1)日本《外交蓝皮书》提及有关中国的内容的实质及其错误所在。  (2)习近平主席讲话中蕴含的中国在亚洲安全问题处理上的观点和主张。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日本《外交蓝皮书》提及有关中国的内容的实质
  日本新版《外交蓝皮书》罔顾基本事实,恶意渲染“中国威胁论”。日本单方面主张对钓鱼岛拥有主权,这是恶意歪曲历史,是霸权主义在言论上的体现。其实质是日方右翼势力人为挑动紧张对立,制造借口服务扩军备战、摆脱战后束缚等国内政治目标。
  ②日本《外交蓝皮书》提及有关中国的内容的错误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维护国际和平和地区稳定是大势所趋;
  b.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
  c.中国始终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道路。

2.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蕴含了中国在亚洲安全问题处理上的观点和主张。
  ①中国在亚洲安全问题处理上的观点主要有:
  a.安全是共同的,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反对“绝对安全”和“单一安全”;
  b.安全具有多个方面,不能单一解决个别问题,而要综合考量和治理;
  c.应对安全问题,各国要彼此合作,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各地区安全;
  d.要将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②中国在亚洲安全问题处理上的主张主要有:
  a.中国主张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反对不利于地区稳定的、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
  b.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c.主张双方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解决彼此争议的问题,反对将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9626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