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从价值的角度理解,欧阳修的这

练习题库2022-08-02  18

问题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从价值的角度理解,欧阳修的这首诗蕴含的哲学思想在于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选项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正确分析】价值具有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主体的需要及其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因此,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干扰分析】客观事物因有某种结构、属性而内在地具有某种满足人的需要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性,即现实的价值能否形成,不以某物自身的属性为基准,而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因此,B选项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9589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