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目前的教育实践和社会状况,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练习题库2022-08-02  60

问题 结合目前的教育实践和社会状况,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培养动机,要从培养需要开始。在情境和诱因具备的情况下,形成的学习需要就会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①人类原始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一个健康的人类有机体生来就有的一种生物学本能。巴甫洛夫认为动物和人类都有探究反射,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在探究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新的学习需要就建立在原始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之上。原始学习需要虽为动物和人所共有,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人类的学习需要,区别于动物的生存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但由于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对人的要求不同,人的学习需要在内容和水平上都有不同,教师要能够加以区别对待。既要保护学生对某些学科的特别爱好,又要教育学生开阔眼界,发展更广泛的学习兴趣;教师既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需要的意识水平,也要注意改变学生不健康的不良意识倾向,从而使学生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学习需要。
②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起、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的学习动机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更有成效。教师要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善于利用评分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获得主观上的成功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习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到真正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③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发生途径来形成。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而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就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该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总的来说,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要配合使用,不可偏废。
(2)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就是指在一定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但是,要使它真正成为学习中经常起作用的动力,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学习动机激发起来。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和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每次教学之前,教师要首先向学生说明该知识单元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引起学习的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所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则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热情,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④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⑤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是按照人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它被认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学校中适当地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得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⑦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9300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