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侵犯行为的理论,谈谈应该怎样减少侵犯行为。

练习题库2022-08-02  18

问题 结合侵犯行为的理论,谈谈应该怎样减少侵犯行为。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解释攻击性行为的理论主要有:①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追求生命终止的愿望。这种追求死亡的本能是人们产生攻击性冲动,进行各种破坏和暴力活动的根源;这种本能有时也指向主体的内部,表现为自我惩罚、自残和自杀等。②生态学理论。生态学理论认为,人具有基本的攻击性本能,这种本能来自于祖先,因为只有通过搏斗才能保护领地、争夺食物源、维护等级秩序等,攻击性本能具有生存和发展的价值。③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把攻击性行为看做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而习得的,认为攻击性行为得以习得和保存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它具有工具性作用,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二是它得到了社会的强化;三是它可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四是它是来自攻击者的自我强化。④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更强调认知成分在攻击性行为中的作用,认为对挫折等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是如何加工和解释有关社会线索的。那些具有较多攻击行为的儿童更多地是将有关的信息解释为“别人对我不尊重、对我怀有敌意”。因此,也表现出对对方的敌意行为。
(2)对攻击行为常用的控制方法有:①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关注和奖励:在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而且要态度显明,如果容忍儿童攻击行为,就等于给了儿童一个奖励物。还可以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不予理睬,对儿童表示冷漠,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②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设立一定的社会情境,树立一定的榜样,使儿童有意无意地模仿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抑制其攻击行为的发生。首先,家长一定要身教重于言教,对孩子教育态度要一致,不溺爱,不打骂孩子,坚决杜绝家庭暴力行为,为其树立良好榜样。其次,应有意识为幼儿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教材,用动画片故事片中的英雄形象来激励幼儿。在幼儿园里鼓励幼儿学习合作,学习分享,鼓励幼儿作出助人行为。③移情训练:移情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幼儿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使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更侧重于对人情感的理解,即我们成人所讲的“换位思考”,只有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于他人的苦恼,痛苦上才有可能出现帮助、分享、同情等亲社会行为,从而减少攻击行为。我们及时引导幼儿通过听、看、说等多种感官活动,对他人的痛苦进行感知、理解,并对造成他人苦恼、痛苦的行为进行是非判断,从而减少了幼儿攻击他人的行为,并引发幼儿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④创造友爱互助的环境。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也是消除孩子攻击性的一种好办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9298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