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即便在当下有关动机引发的更为整合的“预期--价值论

练习题库2022-08-02  45

问题 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即便在当下有关动机引发的更为整合的“预期--价值论"中,韦纳的归因理论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谓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原因做出解释。在韦纳看来,个体一般会将自己的学业行为结果解释为由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及运气四类原因所致.在对这四类原因作进一步分析时,他发现,对每一类原因均可按三种特征来理解,第一这种原因是源于自身内部还是外部环境(即归因控制点),第二,这种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即归因稳定性)第三,这种原因是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制的(即归因可控性)。韦纳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他指出,归因一旦形成,不仅影响到学生当下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他对自身以后学习的期待和学习行为,乃至今后的学习成就。 请回答: (1)指出上述四类归因所具有的特征。 (2)指出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失败后,若他做出上述述四种不同的归因,那么在情绪反应,对未来的期待、对行为的影响上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效果。 (3)根据(2)的分析结果,在韦纳的归因理论框架内对教师如何塑造学生理想的归因做出推论,并就实现这一推论提出合理建议。

选项

答案

解析 (1)能力是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2)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做、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相对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3)正确的归因应该是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例如努力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需要进行归因训练。 ①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取得成败体验,特别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③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即增强学生对下一次活动成败的期待,引起良性的情绪体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9244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