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练习题库2022-08-02  22

问题 简述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选项

答案

解析 早期改良派是19世纪70年代后逐渐 形成的一个思想群体,在他们的社会观念和治国方略中,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意识。他们都认识到, 改革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他们在文 化教育上的主张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 全面学习西学。早期改良派将近代向西 方学习的思想推进了一步,认为西学的内容非常 丰富,要求扩大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和领域,深化学 习的层次。马建忠在1884年指出,洋务运动热衷 讲求的“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者也”。 郑观应之后在《盛世危言?西学》中,将西学分为 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内容包括了西方的自然 科学、工艺(技术)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在一 定程度上,早期改良派对中学和西学关系的思考 已经突破了民族的范围和封闭自固的观念。 (2) 改革科举制度。随着新式学堂的产生和 发展,科举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阻碍了中国 教育的近代化发展。第一,中国教育近代化主要 是学习西学,而科举考试重经史,严重阻碍了西 学的传播和课程化。第二,近代教育强调培养多 种类型、多种层次的人才,而科举考试以选取单 一的政治人才为目的。早期改良派虽猛烈抨击 科举制度,但并未彻底否定,在他们设计近代学 制时还考虑到与科举制度接轨: (3) 建立近代学制。在早期改良派中,较早 勾画出中国近代学制轮廓的是郑現应:郑观应认 为中国传统教育不可能培养出适应近代工商业发 展的人才。他通过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不屑 讲求商贾农工之学,而西方教育是“无事不学,无 人不学”,可谓一语道破近代教育多样化、职业化、 普及化的特征。在此认识基础上,郑观应提出仿 照西方学制,并结合中国按行政区划设学的传统, 分别在京师、省府、州县建立大学、中学、小学的三 级学制系统,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学习年限各为 三年,以考试的结果为升学的标准。还建议将各 省、府、县的书院改为学堂,成为国内最早倡导改 书院为学堂的人。学制中的“小学”已略相当于 中等教育的起始程度,初等教育主要在家塾、公塾 中进行,未纳人正式学制系统,学生通过考试才能 进人“小学”。这种学制设想虽然还显得粗糙,且 明显有和科举挂钩的痕迹,但它反映了早期改良 派要求系统地改革封建教育体制的思想,也远远超出了洋务派教育实践的水平,克服了洋务学堂 孤立、分散和应急性的缺点。 (4)倡导女子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只 对男性开放,与女子无缘。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 观念的影响下,早期改良派最早关注起女性的社 会地位。到甲午战争前夕,他们普遍发出了重视 女子教育的呼声,认为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不读书, 不能服务于社会,是“无故自弃其半于无用",同时 还出现了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女教》等集中 讨论女子教育问题、倡导女子教育的专篇文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9235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