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学历类
论述3~7世纪中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论述3~7世纪中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题库
2022-08-02
80
问题
论述3~7世纪中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选项
答案
解析
3~7世纪中古印度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经历了笈多王朝和戒日王朝两个政权的统治,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政治
戒日王朝建立了一套“刑政甚肃”的等级制官僚机构,戒日王虽以“文治、仁政”闻名于世,但刑法相当严酷。国王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占有大部分土地,并赐给寺院、官吏和王公贵族。农民沦为需向封建领主交租纳税、受其管辖的封建依附农民。种姓制度方面出现显著变化,在吠舍和首陀罗中出现从事不同职业的集团——阇提,阇提内部职业世袭,不得通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的发展。
(2)经济
封建制度确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各地粮食获得丰收。沿海港口和与对外贸易有密切关系的城市工商业继续保持繁荣,但恒河流域许多古城的工商业和货币经济开始萧条,出现“城少居人”的景象,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印度中世纪早期封建制经济的闭塞性。
(3)文化
重视利用宗教进行政治统治,倾向于大乘佛教,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佛教和印度教兼容。这一时期,唐朝高僧玄奘西行求法,促进了中印两国人民文化的交流。641~647年,戒日王朝多次派遣外交使臣通聘唐朝,唐太宗也四次派王玄策等外交使团访印,开始了两国政治上的接触,为中印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913941.html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研究生题库研究生入学分类
历史研究生
研究生入学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L.G.Sandberg)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
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杨贤江认为教育是A.社会的经济基础 B.劳动力再生产手段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A.晏阳初 B.梁漱溟
有学者称,“教育这个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如果只用于保守固有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
在现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学流派,其中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
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作用的人物是()A
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对当今教育理论创新的启示
杨贤江是如何论述教育本质的?
从教育思想来看,()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A.晏阳初 B.
“抗大”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随机试题
[originaltext] EverysecondintheUSalone,morethan250animalsareslaught
Thevesselsweretossedhitherandthitheratthe______ofthewindsandwaves.A、
Thecommandersaidthatthearmywould______withtheceasefire.A、coincideB、co
Againstabackgroundofcontroversialplanstotripleuniversitytuitionfee
Readthefollowingtext.Choosethebest
某项目经理在进行成本估算时采用()方法,制定出如下的人力资源成本估算表。
女性,31岁。右乳房红肿胀痛5天,伴发热38.8℃。体检见右乳外下象限
教师在某课的“诵秋”环节中要求学生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据此
下列各项中,属于汇票上必须记载的事项有:A、表明“汇票”字样 B、确定的金额
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聚集在走廊里等着父母来接,外面正下着大雨,秩序非常混乱。
最新回复
(
0
)